代表建言 助力三明特色鄉村振興之路走深走實

2021-01-20 07:53:00來源:你好台灣網

  

  你好台灣網三明1月20日消息 (記者 呂貝娜 余倩)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正在參加三明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的代表們提出了具體建議:“做強做優鄉村特色産業”,“建設嵩溪鎮‘全國農業産業強鎮’”,“支持森林康養小鎮高質量發展”,“加大農村文化建設”……截至19日中午,大會共收到代表提出的鄉村振興建議近20篇,從加快發展鄉村産業,發展文旅康養,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到推動兩岸鄉村融合振興,改進鄉村治理,三明正在特色鄉村振興之路上闊步前行。

  特色産業先行

  將樂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江太生代表在受訪時表示,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特別強調指出,要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其中,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也是農民解決就業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他説,“從三明的實際來看,三明是典型的農業市,要在鄉村振興當中有所作為,就要充分發揮特色優勢。近些年三明重點提出了五大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卓有成效。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鄉村振興方面要有所作為,要對接中央與省的優勢主導産業,進一步梳理好三明市主導特色産業,做強做優,促進農民增收。”

  為此,江太生建議,要加強規劃的引領,認真研究政策,著重培育“能人經濟”特別要培養鄉土“能人”因地制宜發展本地特色種養産業,從而帶動其他農戶增收致富,更要加大扶持力度,政府要對經營主體如市級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致富能人,通過要素保障如土地流轉、資金扶持、基礎設施建設等,對特色産業基地的發展、品牌的打造與産品的策劃包裝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以三明的優勢産業茶産業為例,沙縣、泰寧縣列入國家武夷岩茶特色産業集群,應當把握機遇進一步提升效益。

  農民增收致富

  三明清流縣山好水美,農特産品豐富。本地種植的大豆加工成豆腐皮,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生産聚集與銷售市場,成為當地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穩定增收致富的産業。清流縣嵩溪愛珍豆腐皮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蘭愛珍代表告訴記者,清流縣目前有3家豆腐皮生産龍頭企業,9口鍋以上標準化生産農戶300多戶,單一農戶的豆腐皮産量從過去日産16斤左右增加到目前135斤至150斤。縣委縣政府非常高度重視,有意識地培育豆腐皮産業發展,逐漸打響清流豆腐皮的品牌知名度。“清流豆腐皮集中在嵩溪鎮,已經形成産業氛圍,而且在生産技術、設施設備上已經有自主能力,産品十分受歡迎。在這個發展節點上,政府可以引導嵩溪鎮老百姓的豆腐皮生産再上一個臺階,品牌高端化、産業精細化,讓整個産業鏈更加完善,所以我建議建立一個清流豆腐皮産業集中園區,申請産業集群特色鎮。目前産能在升級,全縣13個鄉鎮的産品出來後,聚集到嵩溪統一銷售,已經形成比較活躍的市場氛圍。通過産業特色鎮或産業集群鎮來打造,可以提升品牌形象,生産條件、環境再上一個新臺階,産品質量和産能都能再提高。”

  做好綠色文章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三明的優勢和財富。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1年三明將做好“綠色+”文章,全域全産業鏈推進文旅康養産業發展,抓實一批森林康養基地項目建設。清流縣嵩口鎮黨委書記王永鈞代表在受訪時表示,272020年福建省級森林養生城市、森林康養小鎮和森林康養基地入選名單中,三明上榜13家。森林康養小鎮下一步將會帶動當地第三産業的發展,但目前仍存在産業鏈延伸不長,整體規劃不到位,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嵩口鎮也被評為福建首批省級森林康養小鎮,我們有天芳悅潭森林康養基地,三個森林康養人家,具備發展特色康養小鎮的比較充沛的條件,但長遠發展,如何打造,我們也在思考。”

  王永鈞建議,三明市持續加大康養小鎮建設扶持力度,加強組織領導;爭取資金政策支持,整合林業、衛健、財政、發改等各部門項目資金,重點向入選全國和省級的康養小鎮傾斜;金融機構要將支持森林康養企業貸款納入綠色金融考核範疇,加大對森林康養項目的融資支持力度。同時要強化發展用地保障,科學劃定康養小鎮的規劃建設區域;要科學合理優化佈局,引進優秀團隊根據各地康養小鎮特色編制建設規劃。王永鈞説,“市裏非常重視,專門請了教授專家為我們做指導。我們也把森林康養與鄉村振興結合在一起,主動對接台灣的一些文創團隊,他們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希望今年能夠參與到我們康養小鎮的建設中。未來三年內我們要做出更進一步的規劃,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

  繁榮鄉村文化

  “在農村來講,鄉村振興其中有一塊文化振興。這幾年通過國家政策的扶持,在産業、基礎設施方面有很大的完善與提升,比較缺的是軟體與文化內容。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好家風家訓,挖掘好紅色文化資源,幾類文化整合就會形成一種資源,一種産業。從教育、經濟角度來看,都是一個很大的提升。文化振興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在農村有很多優秀的民俗文化,這也是農村精神文明提升的表現,我們希望在農村文化建設方面能夠更大力度去扶持、挖掘。”三明市婦聯兼職副主席、永安市小陶鎮八一片區黨委書記許光園的建議圍繞農村文化建設展開。

  她認為,挖掘農村文化,一方面提升村民素質,同時也可以作為文化旅遊産品,增加村民收入。“挖掘文化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扶持,還要有場地、陣地的體現。就小陶來講,它是紅色文化的一個發祥地,也是北上抗日的一個出發地。今年是建黨100週年,小陶鎮籌劃在七一之前打造紅軍公園和北上抗日紀念館,通過展館展示紅色文化、紅色故事、紅色‘能人’。這個項目正在申報過程中,我們希望除了市政府與小陶鎮的配套資金以外,能夠得到更多支持。展館建起來後,能夠成為紅色文化展示、教學、研學基地,也成為小陶的一個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的産業基地。”

編輯:李覲如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