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實踐的最美盛景

2021-06-09 12:06:00來源:光明日報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輝煌印記澳門篇)】

  從空中俯瞰,位於珠江口西側的澳門半島狀如蓮花,綻放在祖國的南海之濱。1999年,中央政府贈送澳門特區政府的禮物,就是一尊名為“盛世蓮花”的金色雕塑。

  澳門,始終是黨中央情之所繫、心之所牽。祖國好,澳門好。自1999年12月20日回歸後,有偉大祖國作後盾,憑藉“一國兩制”優勢,澳門逐步成為全世界經濟增長最快地區之一、全世界人均地區生産總值最高地區之一、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20餘年來,與祖國同呼吸共發展的澳門,開創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局面,成功從一個經濟低迷、治安混亂的小城,成長為一個繁榮穩定、海晏河清的國際知名都市。

  金蓮花盛開的地方,展現了“一國兩制”實踐的最美盛景。

  愛國愛澳是優良傳統

  “希望同學們不辜負杜嵐老校長的期望,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長大後為建設澳門、振興中華多作貢獻。”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小學生的回信中這樣寫道。

  信中提到的老校長杜嵐,是一位愛國愛澳的傳奇人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之際,時任澳門濠江中學校長的杜嵐帶領全校師生,在校園裏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

  那時候,澳門還沒有回歸祖國懷抱,升旗活動受到澳葡當局的百般刁難。杜嵐理直氣壯地説:“我是一個中國人,新中國的成立,我們的國旗,我們要升起!”此後,濠江中學師生在每年校慶日和十一國慶日都會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70餘年來從未間斷。

  在當時的澳門,出現杜嵐這樣的愛國者絕非偶然。

  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後,即重視在港澳地區開展工作,利用港澳的特殊環境,進行革命鬥爭,傳播信仰火種。在北伐戰爭期間,中共廣東省委就已在澳門建立了特別支部,發展黨員20余人。1937年3月,領導成立了澳門四界(教育、音樂、體育、戲劇)救災會,宣傳抗日救亡工作。抗戰爆發之後,中共澳門工委廣泛發動澳門同胞,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後,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指示廣東省委和粵東特委注意發揮澳門上層人士的作用,並在澳門建立了珠江抗日縱隊秘密聯絡站,廣交各界朋友。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深深懂得港澳的特殊地位和價值,採取了“暫不收回,維持現狀”“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政策,不但不急於把兩地收回,而且要充分利用其為與世界交往的窗口。

  但在當時條件下,要支持這樣的“窗口”發展實屬不易。20世紀50年代起,國內各地對港澳的生活物資供應,成為一項政治任務。幾十年中,來自內地的穩定保障,讓離開祖國多年的澳門沒有生活物資供應之憂。

  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86年6月30日,中葡兩國就澳門問題正式開始談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雙方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萬眾矚目,舉國歡騰。1999年12月20日0時0分,澳門文化中心,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高高飄揚。

  國旗如火,映射著澳門同胞的赤子情懷。目前,澳門所有87所大中小學已實現升降國旗、奏唱國歌全覆蓋。“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已成為澳門社會認同的主流價值。”全國青聯副主席、澳門青年聯合會會長羅奕龍説,“國家榮耀和民族自豪感,是今天澳門百姓心中崇高而真摯的情感。”

  開創歷史上最好的發展局面

  “唱一曲七子長歌/笑看蓮花水中游/盛世繁華惜錦繡/痛飲這好山水盡風流……”6月5日,在《七子新歌》激蕩人心的旋律中,“百年風華不忘初心——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青春歌會”在澳門拉開帷幕。

  連日來,澳門各界慶祝建黨百年活動持續開展,升旗儀式、攝影展、文化節……濠江之畔洋溢著濃厚的喜慶氛圍,市民們用各種方式表達著愛國愛澳之情。

  回歸祖國以來,澳門開啟了發展新紀元。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同心協力,充分實踐“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譜寫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華彩篇章。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澳門回歸之前,黑社會橫行,刑事案件頻發,老百姓生活在恐懼和不安之中,經濟發展一直停留在低水平。1996年至1999年,澳門經濟持續下滑,失業率高企。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以憲法和澳門基本法為基礎的憲制秩序牢固確立,治理體系日益完善,社會和諧穩定,法治持續加強,澳門成功躍升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22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堅決維護中央全面管治權,正確行使高度自治權,民主政制穩步發展。順利完成基本法第23條和國歌法等本地立法,成立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有效落實。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嚴格依法履行職責,正確處理相互關係,自覺維護行政長官權威,確保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順暢運行。特別行政區民主政制有序發展,澳門居民依法享有的廣泛權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

  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居民生活持續改善。澳門本地生産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澳門元增至2019年的4451億澳門元。人均本地生産總值從1999年的約12萬澳門元,升至2019年的66萬澳門元,躍居世界第二。澳門本地居民充分就業,失業率從1999年的6.3%下降到2019年的1.7%。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曾經寄信都要寫‘通過香港’,但現在全世界都知道澳門。”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監事長陳健英由衷地説,澳門在回歸祖國前後有著巨大反差,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一國兩制”給澳門帶來的紅利。

  如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成效初顯,會展、中醫藥、特色金融等新興産業方興未艾。民生福利水平顯著提升,從幼兒園至高中實現15年免費教育,長者、嬰幼兒、中小學生、孕婦納入免費醫療。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澳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站上大灣區發展的一線潮頭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舉國歡騰之際,人們欣喜地發現,澳門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參與其中,為國家航天項目作出貢獻。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既確定了澳門作為四個中心城市之一,也將澳門納入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之中,為澳門發展揭開新的篇章。搭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時代巨輪,澳門背靠祖國、放眼世界,開啟了一場面向創新科技的華麗轉身。

  特區成立之初,亞洲金融危機余波未平,隨後非典疫情又令澳門經濟一時陷入困頓。危急時刻,中央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簽署《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門“自由行”等,迅速幫助澳門經濟扭轉頹勢,走向恢復、發展。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澳門經濟再次帶來巨大衝擊。中央政府又一次及時伸出援手,宣佈了支持澳門經濟穩定發展的9項具體措施,幫助特區應對危機。

  2009年,國家進一步推出一系列支持澳門的重要舉措——頒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簽署《CEPA補充協議六》,通過《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批准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為澳門發展帶來更大空間。

  空間,一直是澳門最強烈的渴求。回歸之初,澳門土地面積只有21.45平方公里。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先後幾次批准特區政府填海造地,使澳門土地面積增長到目前的約32.9平方公里。2015年,中央又將85平方公里海域劃歸澳門管轄,結束澳門沒有海域的歷史,助力澳門拓展新發展空間。

  濠江奔流,歲月為證。“展望未來,澳門將立足於自身‘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主動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有中央政府和祖國人民的關心支持,有澳門廣大居民的齊心協力,特區政府有堅強的決心和堅定的信心應對前進路上的各種挑戰,開創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新局面。”(本報記者 羅旭)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