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港逐浪的年輕人:矢志為港口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2021-03-21 09:54:00來源:人民日報

  他們傳承老一輩精神,詮釋新一代擔當,矢志為港口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在青島港逐浪的年輕人(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31))

  膠州灣畔,濤聲激蕩。從年吞吐量72萬噸到突破5億噸,從1個老港到建成3個現代化新港,伴隨新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青島港從一個支線小港一步步挺進世界強港之林。

  時代企業孕育時代精神。在青島港這片熱土上,一代代海港人矢志奮鬥,書寫人生華章。“金牌工人”許振超,港口“農民工”皮先進,自動化碼頭技術帶頭人張連鋼……一個個響亮的名字,鑄就青島港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這是一場接力賽。如今,一批心懷夢想、身懷本領的年輕人,正在青島港這片沃土慢慢紮下根,融入企業發展的時代洪流。設備管理人員劉志陽、全程物流生産業務部曹鵬、自動化碼頭AGV工程師朱林……他們傳承老一輩精神,詮釋新一代擔當,矢志為港口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設備管理員劉志陽:

  “當好岸橋高效運轉的守護者”

  “難道我研究生畢業就是來幹這個?”10年前,26歲的劉志陽剛走出校門,懷揣夢想踏入青島港時,心理産生巨大落差。

  他一直憧憬,從事港口設備管理工作,就是在辦公室看一看圖紙,通過電腦遠程查看監控設備。然而,工作的現實卻是奔波在設備一線巡檢,每天和設備“親密接觸”,潤滑、清潔、更換、防腐,很多都是臟、苦、險、累的維修活兒。劉志陽被現實狠狠地“撞”了一下腰。

  這些年,劉志陽打交道最多的設備,就是港口的岸橋。用於集裝箱船裝卸作業的岸橋,堪稱“現代化港口作業的頂梁柱”。10年來,為了保障“頂梁柱”時刻“頂得住”,青島港打造了一支年輕人擔當主力的技術保障團隊,劉志陽便是其中一員。

  見到劉志陽時,他正半蹲著身子,埋頭檢修,神情專注,動作嫻熟。同行的人開玩笑説,他巡檢的足跡遍佈港口3公里岸線。

  一名剛出校門的年輕人,是如何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岸橋守護者的?劉志陽説,是“金牌工人”許振超的勞模精神,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許振超是青島港的老前輩,大家都説,只要橋吊有故障,許振超“隨叫隨到,隨到隨修”。當時沒有先進的設備、暢通的學習渠道,許振超卻帶領團隊創造了傳統碼頭作業的世界紀錄,這讓劉志陽深感震撼。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許振超曾説:“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就一身‘絕活兒’,做個能工巧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港口的培養。”“他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劉志陽立了志。

  一次維修經歷,讓劉志陽找到了和許振超精神的共鳴點。一天下午,劉志陽在巡檢岸橋時發現一輛小車架的車輪歪斜,根據經驗判斷是軸承故障,這將影響岸橋作業。一架岸橋,就是一條工作線。一旦有設備故障,碼頭效率大打折扣。

  “修復工作看似簡單,但維修空間狹小,僅能容納兩人,要拆的東西卻很沉,位置看不到,只能用手摸,因此維修難度大、進度慢。”劉志陽説,他至今還記得,那天從下午到淩晨,他蹲在擁擠狹小的空間裏,累得滿頭大汗。

  岸橋恢復運轉那一刻,工友們歡呼雀躍。劉志陽説,從歡呼聲中體會到的成就感讓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苦練技藝,“當好岸橋高效運轉的守護者”。

  故障就是命令。碼頭作業,24小時連續運轉,維修人員24小時開機、24小時監控、24小時牽腸挂肚。“不管是外邊刮著大風,或是飄著雪花,還是半夜睡夢中,一旦出現故障,要以最快速度趕到現場,檢修設備,這是我的責任。”劉志陽説。

  在設備減速箱大修時,為掌握維修工藝流程,保證維修質量,劉志陽每天盯在現場,天天連軸轉。老師傅們心疼,勸他:“歇歇再幹吧!”他笑了笑:“沒事,我還年輕!”連續奮戰一個多月,他交出了漂亮的工作答卷。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劉志陽説,在觀察機組使用叉車配合更換輪胎吊時,叉車來回搬運,人員反復調整,既費時費力,又存在安全隱患。如何實現人與機械分離,做到安全高效?劉志陽結合所學知識,根據輪胎更換工況,多次現場測量尺寸,與機組人員反復討論,一次次推翻原先的方案,一次次再試驗,終於創新設計出了“人機分離安全換胎機”。

  如今,劉志陽已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設備管理人員,參與大型設備的維保、改造、大修等工作。他還參與完成“輪胎吊大車電機及編碼器改造”等多項創新成果,取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3項,成為一名創新能手。“我要傳承好許振超精神,在平凡的崗位,同樣能幹出不平凡!”劉志陽説。

  全程物流生産業務部曹鵬:

  “當好製造業物流業融合的‘黏合劑’”

  “在港口老職工眼裏,我們還是孩子。但我們自己知道,我們能挑得起擔子,扛得起責任。”交談中,曹鵬語氣堅定。

  34歲的曹鵬不簡單。在全程物流生産業務部這支年輕人居多的團隊裏,他是“一把手”。他的辦公桌上,最醒目的是一張張排列整齊、分類清晰、帶有標注的客戶名片,這些可是他的“寶貝”。用他的話説,“全程物流業務的發展歷程,就是這一張張名片鋪起來的。”

  在曹鵬看來,如今世界強港競爭力的體現,並非僅是深水港、大泊位、大堆場等硬體模塊,更強調“軟實力”。全程物流服務,是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部分。

  “物流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若與製造業融合創新,將有利實體經濟降成本增效益,價值不可小覷。”曹鵬説,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出台方案,提出物流業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這讓他摸清了業務方向。

  “一噸化肥,利潤竟被打壓到只有一兩塊錢。”曹鵬説,幾年前,國外貿易公司掌握定價主導權,大幅擠壓我國企業利潤空間,企圖遏制我國化肥出口,化肥價格持續走低。于化肥企業而言,已將生産成本控制至最低,如何從夾縫中“求生”,提升國際競爭力?

  物流成本也是競爭力。一家化肥生産企業找上門來求助。曹鵬帶著平均年齡20多歲的團隊,先後14次赴化肥生産基地考察。為研究最優物流方案,曹鵬與團隊一起留在生産車間,拿出兩條生産線,研究改造工廠車間成品灌裝出料口方案。恰逢夏天,車間悶熱無比,揚塵飛舞,空氣中瀰漫著氮肥尿素的味道,格外刺鼻。曹鵬回憶,“戴著口罩,捂得滿臉汗也沒啥用,天天熏得流眼淚。”

  功夫不負有心人。曹鵬和同事們最終拿出“漂亮”的物流方案:降低包裝成本,把原先灌裝噸包的方案,改造成直接灌裝集裝箱;肥料運輸來往滿載,重去重回,降低運輸成本。這樣一來,一噸化肥將節省成本約30元!

  “中間不是沒有動搖、疲憊,但責任就是動力。助力中國企業重新立足國際市場,佔據競爭優勢,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曹鵬説,“這份工作也肩負著社會責任,製造業物流業報團取暖,形成合力,國家貿易鏈條才能做得更順暢,我們要當好製造業物流業融合的‘黏合劑’。”

  今年,曹鵬又給自己定下了一個“重點目標”:帶領團隊研究方案,基於山東港口平臺,服務黃河流域發展,為沿黃流域企業提供定制化全程物流服務。“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一己之力,這是我的心願。”曹鵬説。

  自動化碼頭AGV工程師朱林:

  “碼頭,早已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師傅張連鋼的一句話,成為朱林前行路上的力量源泉。

  90後小夥朱林,是一名自動化碼頭AGV(自動引導小車)工程師,師從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技術帶頭人張連鋼。每天,伴隨著清晨第一縷陽光,早早到達工作崗位,打開電腦,翻看前一天AGV運行日誌,檢查車輛運行狀態,已成為朱林的工作常態。

  大學畢業于港口機械專業,朱林對自動化碼頭頗為嚮往。“大學的時候,我們僅能從影像資料中看到國外的無人碼頭。聽説要建設國內第一座自動化碼頭,我就下決心一定要加入!”朱林説。

  “別瞧這小夥是個90後,碼頭創新有一手!”説起朱林,港口老前輩豎起大拇指。2018年,經歷自動化碼頭一期建設的摸爬滾打,朱林在二期項目中接下“AGV輕量化改造”任務。“年紀輕輕,能做好嗎?”有人質疑。

  “所有‘不可能’,都是用來挑戰的!”朱林拿出一股狠勁兒,發誓要做好改造工作。大大小小會議開下來,朱林結合材料力學性能,提出用高強度鋼板Q690替代傳統鋼板的方案。可接踵而來的,是挑戰疲勞極限的驗算、毫釐間遊走的焊接……

  攻關如登山,一步一重天。同事們調侃,稱朱林是“空中飛林”。那段時間,他經歷了十多次往返奔波,幾十次方案修改,一次次重拾信心……圖紙審核通過的那天,他“比中了大獎還開心”。

  車體加工,日子漫長。“剛結婚,蜜月還沒過完,就跑到上海廠家‘紮營’。剩下的蜜月,是和AGV一起過的。”朱林笑著説,從第一塊鋼板進車間,到最後一輛二期AGV交車,他與AGV“形影不離”。

  自動化碼頭是個複雜的多系統工程。碼頭調試,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為不耽誤進度,朱林吃住在碼頭臨時集裝箱房內,一住便是3個月。風吹日曬是常態,碰上海邊惡劣的天氣就更加辛苦。

  打開朱林的微信朋友圈,封面照片引人注目:那是他和AGV的合影,眼中滿是深情,手撫摸著陪伴他許久的AGV。

  “有一天刮陣風,人都無法站立,大風裹挾著海水,像大雨一樣潑過來,當天晚上我就發燒了。”朱林説,正式結束調試的那天,他與一直陪伴他的AGV留下了那張難忘的合影,置於朋友圈封面。

  “碼頭,早已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青春的美好,不正是在於奉獻嗎?”朱林笑著説。遠方,汽笛響起,聲聲激越。

  本報記者 侯琳良 李 蕊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