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電影”成文創“潮牌” 《掬水月在手》獲好評

2020-10-13 10:01:00來源:廣州日報

  昨日,“首映在廣州”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中山紀念堂舉行首映禮,部分主創與觀眾見面。這部粵産電影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據悉,該片將於10月16日正式上映。

  更為多元的發展,將讓中國紀錄片發展大有可為

  “歸途小住五羊城,破曉來參烈士陵。”葉嘉瑩曾在其創作的詩歌《祖國行》中,描繪了自己對廣州的感情。而《掬水月在手》作為一部粵産影片,同樣是從廣州孕育出發。對此,導演陳傳興認為,廣州給予紀錄片豐富的土壤,更孕育出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這樣一個能與全球頂尖影展媲美的亞洲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紀錄片專業節展,“這是非常令人佩服的!”

  出品人廖美立則表示,以前覺得把詩詞、文學拍成電影,是非常小眾的事情,但現在文學紀錄片也能夠登上大銀幕與觀眾見面,只要能夠用新的敘事方式面對觀影者,每種紀錄片都能找到新的形式。更為多元的發展,將讓中國紀錄片發展大有可為。

  商業是手段,文化是目的

  在近日由廣東省文聯指導,廣東省文藝研究所、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等聯合主辦的大灣區電影觀察系列之“詩境人生——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上,與會者無不表達了對葉嘉瑩的情感與敬意:葉先生歷經人生艱辛後的淡然超脫,正是中國傳統詩教“溫柔敦厚”、中和包容在人格上的體現,印證著詩歌可以化育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電影出品人毛繼鴻分享他的心聲:商業只是手段,文化才是我的目的。葉先生的詩境人生為當下人提供了安頓身心的一種方式。

  針對片中大量的空鏡頭,四合院、壁畫、浮雕、字畫等,有專家認為恰到好處,達到人格魅力、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高度同構。葉先生的吟誦,真的是在用生命來吟誦,把自己的生命和詩融在了一起。配樂與吟誦彼此對應,産生出一種聲音上的美學。片子的調性、文理和質地,是中國式的極致的美。

  南開大學教授周志強在視頻發言中認為:如果不去影院感受這部電影,是無法很好地感受影片流轉有韻的節奏、力之境界給我們帶來的這種領悟。

  那麼,這樣的詩詞電影,該如何激發年輕觀眾的喜愛?與會者普遍認為,90後、00後,其實對漢服、詩詞等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相當多;詩詞可以穿越歲月、穿越年代,甚至成為年輕人的“潮牌”。(全媒體記者 黃岸/文)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