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2020》揭幕北京國際音樂節 240小時精彩不間斷

2020-10-11 16:4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疫情中的逆行者、武大校園的繁茂櫻花、病床上看夕陽的合影、被追思的逝者和反思中的生者……抗疫主題大型合唱交響曲《獻給2020》10日晚在北京首演,為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BMF)拉開大幕。

  新作首演:京鄂兩地藝術家聯袂呈現

  “時間沒有時針的指引,走進庚子二零二零,落木蕭蕭,長江滾滾”,合唱團的低沉吟唱,為全場觀眾帶來這首全新作品。

  武漢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北京音協合唱團與武漢音樂學院演藝學院合唱團近200名演員,在作曲家鄒野的執棒下,攜手兩位武漢籍歌唱家——著名女高音張立萍與男中音賀磊明,呈現了這部八個樂章的作品。

  作品八個樂章分別為庚子醒、瞬息、寒夜的燭光、蝴蝶飛翔、最後的幸福、櫻花落、看夕陽和重生,全曲時長約70分鐘,由鄒野和方石聯合作曲,唐躍生作詞。

  疫情期間,三人分處北京、武漢和深圳三地,完全是線上溝通、隔空合作。“2月開始創作,直到9月28日才敲定最後一個音符”,鄒野告訴記者,期間大小爭吵不計其數,但大家都是為了藝術。例如歌詞中是“戴上口罩的黃鶴樓”還是“默默佇立的黃鶴樓”,經過一番切磋最後選擇了後者,“我們認為不應該出現太具象的元素,因為這是一個給全世界、全人類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八個樂章中的第七章“看夕陽”是用小提琴和樂隊與男聲朗誦方式完成。鄒野表示該樂章的靈感源於患新冠肺炎老人在病床上看夕陽的新聞,更巧合的是,這位87歲的老人曾是武漢愛樂樂團的一名小提琴手。

  現場,朗誦表演藝術家徐濤的音色深沉而多情,“這無疑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相遇。在疫情喧囂的時刻,時間的裂縫終於漏出來一束光芒。讓我們停下來,對於人性有了更多的期許,對於生命有了更多的想象。”觀眾席中傳來輕輕的啜泣聲。

  致敬、反思、憧憬等複雜情緒在作品中立體呈現。三位創作者一致認為,時代需要被記憶,災難需要被反思,生命需要被尊重,文明需要被致敬。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稱之為“疫情以來全球最大體量的音樂作品”,他更希望會是一部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240小時+音樂節開啟創新模式:讓音樂永不停息

  受疫情影響,本屆BMF採取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從10月10日至20日,線下部分將為觀眾帶來20場包括管弦樂、室內樂、獨奏音樂會、歌劇電影等多種形式的演出,線上部分則通過BMF俱樂部APP呈現。

  線下部分共有20場演出。除了開幕音樂會以外,10月11日,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將為觀眾呈現民族管弦樂經典,並上演多首西方古典音樂名作的民族管弦樂改編版。10月12至14日,謝昊明、陳一歌等10位近年來斬獲國際大獎的“90後”和“00後”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會輪番登臺,共同呈現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音樂會。午間音樂會也將全面升級,場次擴大到十場,涉及盛原、孫佳依、馮滿天等諸多音樂家,為觀眾呈現古典、跨界等多種風格的音樂盛宴。BMF少兒節日樂團也會演奏《第五交響曲》等貝多芬名作向樂聖致敬。此外,還有兒童主題音樂會《博物館奇妙夜》等待著孩子們觀賞。

  10月20日的閉幕音樂會會以“我們生於2000年”主題,由余隆執棒中國愛樂樂團,出生在2000年的青年音樂家于明月、林瑞沛、歐陽娜娜、鞠小夫、劉珅五位青年藝術家和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首席黃彥雄攜手登臺,紀念中國愛樂樂團和保利文化公司成立20週年。

  線上部分,BMF打造的超過240小時的精彩內容更將實現音樂與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今夜無人入睡”“BMF音樂時間”等板塊將分主題、成體系大量呈現古典音樂名家名作,北京國際音樂節與世界著名古典音樂唱片公司展開了深度合作,確保在音樂節呈現的每一首音樂都是正版音樂作品。北京國際音樂節再次在規範版權使用領域,為中國古典音樂行業豎起標桿。值得一提的是,“BMF音樂早餐”模塊還利用了互聯網的互動和個性化的特點,可以為聽眾打造個性歌單,幫助聽眾把BMF打造成為“我的音樂節”。(完)(記者 應妮)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