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規模突破千億元、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再創新高……不斷升級的國內市場正在吸引更多境外消費回到中國。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建設消費和投資需求旺盛的強大國內市場。步入新發展階段,如何做大國內市場吸引力,引導中高端消費加速回流?
境外消費回流勢頭明顯
“以前都是在國外逛免稅店,今年春節全家去三亞過年,離島時在免稅店買了不少首飾和化粧品,價格特別划算。”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工作的李天添對記者説。
15億元——這是今年春節海南離島免稅店的銷售額,數字比2019年春節足足翻了一番。“買買買”,成為越來越多人去海南度假的“新姿勢”。
個體消費行為的變化,背後是中國消費的內生之變。
曾幾何時,“掃貨”是中國人出國旅行的“標配”。新聞裏“去日本買電飯煲的中國大媽”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幾乎每個去國外旅行的人,兜裏都揣過親朋好友長長的“代購清單”。
近年來,國貨品質不斷提升,更多中國品牌成為國人消費的“心頭好”。而隨著進口渠道拓寬、免稅購物政策更完善,中國消費者不出國門,也能輕鬆選購來自全世界的好物。
不斷升級的國內大市場,正在吸引更多境外消費回流國內。疫情期間,國際旅行一度中斷,境外消費加速回流勢頭進一步凸顯。
先看一組商務部數據——2020年,我國旅行服務進口下降47.7%,與此同時,全年消費品進口額同比增長8.2%;
再看一組跨境電商數據——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規模突破1000億元;僅去年“雙11”期間,京東國際進口母嬰成交額就同比增長近100%,進口保健品成交額增長超270%。
“更多的消費群體願意‘不出境、買全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如是説。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主任許英明認為,經過疫情,人們更注重健康消費和生活品質提升,消費升級仍是長期趨勢。隨著國貨創新能力增強,進口貿易便利化和進口商品稅率優化舉措效應逐步顯現,預計境外消費回流將繼續呈現增長態勢。
免稅市場空間廣闊
疫情發生以來,居民出境消費受到影響,免稅購物成為承接境外消費回流的主要業態之一。
離島旅客免稅購物額度由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免稅商品種類由38類增加到45類,增加離島旅客郵寄送達、島內居民返島提取兩種提貨方式……去年7月以來,一系列新政實施讓海南免稅市場“火”了。
2020年海南離島免稅購物在前一年150億元的基礎上翻了一番,做到300億元。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影響了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的跨國便利流動,在這個大背景下,要抓緊時間做好消費回流這篇文章。
根據中信建投的研報預測,到2025年我國免稅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在廣闊市場藍海的吸引下,去年多家A股上市公司相繼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涉及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等多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機場(口岸)免稅和離島免稅,更多“新入場”的企業開始佈局市內免稅店這一業態。
近日,在位於北京前門的中服免稅店內,記者看到不少顧客在櫃臺挑選化粧品和進口零食。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門店將出入境記錄有效期從原來的180天進行了延長,在促銷優惠方面也加大了折扣力度。
“市內免稅店通常設在市區,交通便利,有效購買時段也更長。隨著我國服務貿易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內免稅店前景十分廣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蘊説,合理髮展免稅經濟,不僅有利於引導消費回流,更能夠帶動當地餐飲、旅遊等産業協同發展。
做大市場需多方“給力”
新形勢下,如何把國內市場做大做好,吸引更多境外消費回流?
“鼓勵重點城市增設一批離境退稅商店”“在符合條件的離境退稅商店推廣開展‘即買即退’業務”“增加海南離島免稅城市和門店”……今年1月印發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就完善引導境外消費回流提出系列舉措。
王蘊認為,促進境外消費回流,重點應放在被“擠出”的中高端消費上。建議適度提高市內免稅店免稅額度,延長免稅購物有效期,對免稅商品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擴大免稅商品範圍。獲得免稅經營牌照的企業也需紮實練好“內功”,避免整個産業走向低水平發展。
“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優化了國內消費市場供給,在促進境外消費回流、國內消費升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朱小良説,目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範圍已擴大到所有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綜合保稅區等所在城市,未來將持續推動新業態新模式規範健康發展。
在許英明看來,吸引境外消費回流,更需要從供給側發力,推動打造一批優質自主品牌,促進國內産品供給結構升級,優化國內消費環境,進一步提高消費者對新國貨的信心和認可度。
與每年1萬億元的境外消費相比,我國消費回流比例遠不算高。
差距所在,正是潛力所在。未來,隨著國內消費賽道不斷“上新”升級、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一個更高質量的國內大市場必將形成強勁“引力場”,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記者:王雨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