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再現本土病例 專家:應接盡接 防止蔓延

2021-05-15 09:57:00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應接盡接 防止蔓延

  專訪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姜慶五

  國內再現本土病例,當前最緊迫的工作是什麼?如何積極應對來自境外的疫情防控壓力?記者就此專訪了流行病學專家、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姜慶五。

  查清病例活動的範圍及病毒可能污染的地方是當前最為緊迫的工作

  記者:對於此次本土疫情,您怎麼看?

  姜慶五:就目前安徽、遼寧已經確診的本土病例來説,還無法確認此輪疫情的真正源頭。從公佈的活動軌跡、時間線來看,李某某5月1日從大連飛至合肥,考慮到潛伏期,恰好處於一個“可往前也可往後”追溯的狀態。一方面,安徽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本土病例了;另一方面,大連作為口岸城市,很容易讓人們産生境外輸入的聯想。雖然這些有待於進一步的確認,但是李某某4月27日至30日在營口的活動必須關注。對於安徽發生的病例則可能與李某某的培訓相關,病例在兩地的活動必須認真排查,必要時在一定範圍內進行人群核酸篩檢也應該考慮。查清目前病例活動的範圍及病毒可能污染的地方是當前最為緊迫的工作。

  這段時間裏,病例活動範圍很大,他們究竟在哪些區域活動,接觸了哪些人,要按照既往經驗加強監測。既然已經發現了最初的病例,那一定要儘量將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的病毒傳播及時掐滅。掐住的要害,就是一定要查清密切接觸者,管住密切接觸者,防止這幾個病例作為傳染源擴散至更大的範圍。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裏,只要是他們去過的地方,都有必要加強防範。還要對這些地方近期出現發燒症狀的人加強觀察與核酸篩查。

  記者:除了加強核酸篩查,您還有什麼建議?

  姜慶五:我建議,所有在病例活動區域工作生活的人加強防範,抓緊時間接種疫苗。尤其是病例停留過的區域內應該積極開展疫苗接種。這是我們和病毒間的一場賽跑。接種疫苗是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疫情蔓延,搶在病毒的潛伏期內,接種者就可以及時産生抗體,有效抵禦潛在的感染風險。

  未來一週很關鍵,疫情還未真正過去

  記者:得益於國內疫情防控的積極效果,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人們紛紛出遊。現在,人們有些擔心,當時出行會不會存在感染風險呢?

  姜慶五:目前看來,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還算平穩。我們的應急響應機制還是快速有效的,因此在可控的基礎上,適當的放開,讓廣大群眾盡可能回歸正常的生活,也是人心所盼。

  但是,疫情還未真正過去,我們的口岸依然開放,由此給疫情防控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對於大家的擔心,我想再過一個星期就會有結論了。總體而言,我們對於國內的疫情防控體系始終懷有信心。

  決不是説“打過了疫苗,就可以不戴口罩”

  記者:您一直呼籲大家儘快接種疫苗,那麼您對於群體免疫怎麼看呢?

  姜慶五:去年年初,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方案,遭到多國科學家的批評。放任民眾感染新冠肺炎,既失去了主動干預疾病的努力,也失去了科學家存在的意義。幻想用一批人的死亡來換取更年輕的人口結構,這絕對是反道德反人性反科學的。

  從實驗結果來看,疫苗不能保護100%的人。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必要呼籲大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接種。強調一點,決不是説“打過了疫苗,就可以不戴口罩”。戴口罩是一種文明的行為,不僅抑制了新冠肺炎的傳播,對於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還是提倡在室內公共場所,特別是公交、飛機、軌道交通內戴好口罩。

  記者:5月11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發佈,其中對於強化隔離醫學觀察、強化密接的密接精準管理等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您對此怎麼看?

  姜慶五:在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疫情防控這根弦依舊不能松。當前,我們的防控壓力主要來自境外輸入,因此加強對入境人員的醫學觀察很有必要。過去,我們也曾發現過14天觀察期結束後,又出現核酸檢測陽性的情況,有的地方就實施了“14+7”等更為嚴格的防控措施。

  面對嚴峻的國際疫情形勢,既要保一方太平,又不能完全關閉國門,因此,對於入境人員等處於隔離觀察期的人員,要求更嚴一些,工作做得再細緻一些,更有利於防控大局,也是成本代價更小的務實舉措。(本報記者 管筱璞)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