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一些勞動者直言戶外作業的艱辛,“防凍靠捂靠使勁兒幹”“天氣越惡劣活兒越多,幹活時間越長”
拿什麼溫暖你,低溫下的勞動者
閱讀提示
歲月靜好,是有人負重前行;生活如常,是有人迎寒奮戰。眼下,各地“速凍”模式來襲,為了溫暖城市的冬天,戶外勞動者堅守崗位。高寒環境下,他們工作地點不固定,就餐、飲水、休息等面臨著困難。辛勤付出之時,他們期待在防護用品、低溫工時、低溫津貼等方面的保障更“暖”。
“這個冬天都下10多場雪了,可把我們折騰得夠嗆!”寒冬臘月,長春市迎來一年最冷時節。1月15日16點左右,環衛工人王麗收拾好清潔工具,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摘下防寒手套,她搓了搓被寒風吹得通紅的臉頰,這個冬天的清雪任務重到讓她和同事有些吃不消。
東北的冬天,滴水成冰。為讓城市整潔美麗、保證人們生活和出行便利,雪雕工人、環衛工、外賣小哥等戶外勞動者不懼嚴寒,在街頭巷尾勞作著,為城市帶來溫暖。
當他們在“速凍天”裏忙碌時,相應的勞動保護狀況如何?對此,記者近日深入3個行業戶外勞動者工作的現場,探尋如何更好地保障他們的“暖”權益。
“防凍靠捂靠使勁兒幹”
期待防護裝備更“高級”
不像環衛工清掃時有樓宇遮風,也不似送餐時能進店取得片刻溫暖,雪雕工的勞動環境是真正的冰天雪地。
日前,記者在長春市一家公園見到雪雕工胡守雙時,他正在一座高20多米的雪坯上揮鏟作業。當天長春零下10多攝氏度,因周邊空曠、滿是冰雪,置身其中“凍感”加倍,還沒站到半個小時,記者就已冷個通透,而胡守雙有自己的取暖“招數”,“防凍靠捂靠使勁兒幹。”
工作時,胡守雙全副“羽絨”武裝,尤其是褲子,要抗風防水,一雙迷彩色雪地鞋尤其厚實,當然帽子手套也必不可少。
“每天要幹8小時以上,穿再厚也不抗凍,不過雪坯十分堅硬,雕刻起來要用不少力氣,動起來就暖和了。”胡守雙樂觀地説道。在冰與火的碰撞中,雪雕工們必須拿捏好工作力度,不僅要防止凍傷,還要避免出汗過多,不然身上濕漉漉的,“冷風一吹容易生病”。
近日,有地方工會開展調查,7000多名職工參與,90%以上的受訪職工認為,低溫作業容易造成冷凍傷,還會誘發加重心腦血管疾病,“低溫比高溫更可怕,低溫會留下很多毛病,治都治不好。”
事實上,2013年修訂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便將“凍傷”列為新增職業病之一,隨後,2015年修訂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又將“低溫”列為新增職業病危害因素之一。
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用人單位應從為勞動者提供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等方面,做好低溫環境工作的職業健康保護。對此,胡守雙不敢奢望,多年來,他和老鄉一直是哪兒有活幹就“遊擊”到哪兒,按時足額拿到錢就行。在他看來,低溫防護裝備等“高級”權益,“只有正規大單位才有”。
“天氣越惡劣活兒越多,幹活時間越長”
期待縮短低溫工時
1月中旬的一天,一場大雪洋洋灑灑下了一夜,長春人民大街上,三五成群的環衛工人正頂雪清掃。
“我們淩晨1點多就出來了,6點回去吃個飯又過來接著幹,啥時候雪停了、活幹利索了,才能休息會兒。”陳桂芳已經做了14年的環衛工人,今年下雪頻繁,她也很少遇到。上次下雪,她和同事通宵忙到第二天早上6點,又從當天17點幹到次日淩晨1點,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讓大家疲憊不已。
儘管快速路、主幹道是清雪車作業,但一些小路、路邊帶和人行道等區域都要人工清理。有時一場雪剛清理完,又來一場。不少環衛工從去年11月末到現在都沒怎麼休息,年紀大些的累得挺不住就吃去痛片頂著。
“雖然隊裏會儘量安排休息,但天氣越惡劣活兒越多,幹活時間越長。”陳桂芳説,現在環衛工人待遇不錯,棉襖棉褲、帽子手套都發,就是極端天氣時工作時間太長了,“如果雪沒完沒了地下,我們就得一遍遍地掃。”
王麗説,加班清雪時,環衛隊裏會供飯,有時是盒飯,有時是牛奶麵包火腿腸,都是熱乎的,而且現在大家對環衛工人態度越來越友善,累的時候他們可以進超市或戶外勞動者服務站喝口熱水、休息一會。
環衛工人是城市美容師,社會各界也在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懷。不少地方推動銀行、超市、藥店、飯店等,為戶外勞動者就餐、休息、如廁等提供便利。不過,記者了解到,一些專門為戶外勞動者建設的愛心小站,因疏于維護,諸如供暖等設施受損,影響使用。同時,部分依託單位和商戶的服務站,由於營業時間較為固定,真正進門享受服務的人次有限。
目前,對於低溫作業,有地方建議作業時間不宜超過4小時,有地方明確高寒天氣連續作業4小時及以上,發放高寒崗位津貼。對此,王麗有些羨慕,她希望天氣惡劣時能有更多的休息時間。
每天逆風而行13小時
期待有溫度的低溫津貼
18點多,長春市的天色早已黑透。離約定的送餐時間越來越近,停好摩托車後,宋強麻利地從保溫箱裏拎出一袋外賣,“蹭蹭”地爬上了眼前這棟舊居民樓的6層,下來時,被冷風吹透的身體已然回暖。
“今天已經送了30多單了吧,記不太清了,平均每天要送40單左右。”聽聞記者要採訪,宋強從兜裏掏出一支煙,點上抽了一口。
最近幾天,長春市最低氣溫達零下20多攝氏度,尤其是傍晚和夜間,寒風刺骨的冷讓人刻骨銘心,可宋強穿得單薄,藍色工裝棉服、牛仔褲、雪地棉鞋,還有卡在下巴處的棉口罩、一頂帶塑料擋風板卻透風的頭盔,和係在摩托車把手上的棉手套。除了棉服,其餘都是宋強自己置辦的,全身裝備看上去不如普通行人穿得厚實。
“穿多了行動不便,像我這樣連跑帶顛的,一會兒也就暖和了。”宋強告訴記者,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23點,除去吃飯,他每天要工作14個小時,其中在外面跑的時間就有13個小時。為保持體力,他每天要保證自己吃兩三頓飯,但並不規律,一般是走到哪兒吃到哪兒。
記者注意到,宋強的雙手被凍得紅腫,他説嚴重時確實癢,但每天收工後,因為太累了倒頭就能睡著,沒有時間處理。宋強告訴記者,做外賣小哥的,基本都是和他同齡的、30來歲的小夥子。幹這一行,大家多數能吃苦、想多賺點錢。
在低溫的勞動環境下,按照《最低工資規定》,用人單位應支付低溫津貼。對於低溫津貼,宋強一臉茫然,“夏天倒是聽説過高溫津貼,不知道我們啥時候能拿到這筆有溫度的津貼。”(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柳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