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革命文物,綻放時代光彩

2021-04-07 14:10:00來源:人民日報

  革命文物,綻放時代光彩(關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本版今起推出“關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系列報道,走近各地保護、管理、利用革命文物的生動實踐,在傳承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力量。

  ——編 者

  全國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這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交出的“成績單”。

  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産黨的光榮歷史,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鬥的壯麗篇章。如何讓革命文物煥發光彩,讓紅色基因融入人們的血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持續走向深入。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發表系列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全國文物系統要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努力為革命文物綻放新時代光彩、作出新貢獻。

  摸清資源家底

  完善頂層設計

  清明節假期前後,各地革命遺址紀念館、紀念地迎來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在江蘇南京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人們緬懷革命英烈,汲取精神力量。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後,參觀學習的人數更是直線上升。南京水務集團黨員發展對象來雨花臺集體參觀學習,看到很多烈士犧牲時的年齡和自己差不多,很受觸動,“我們應該繼承烈士的精神,為國家富強繼續奮鬥。”這些即將成為黨員的年輕人説。

  截至目前,全國革命文物資源家底基本摸清,北京、上海等20個省(區、市)相繼公佈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革命文物史實研究和價值挖掘得以深化,革命文物保護級別得到提升,保護管理狀況顯著改善。

  李群説,“十三五”時期國家文物局共實施263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保護項目,2021年已批復近200項,各地加強革命文物管理維護,努力推動調查排查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革命文物整體保護取得突破,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佈兩批37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中央財政對片區整體陳列展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給予傾斜。陜甘寧、川陜、鄂豫皖片區建立省際協作機制,整體謀劃、協同推進。國家文物局批准創建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推動形成串點連線、連片打造、整體展示的革命文物工作新態勢。

  同時,革命文物工作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提升。中辦、國辦出臺《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制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全面確立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任務書和路線圖。革命文物機構隊伍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中央編辦批複國家文物局成立革命文物司,17個省(區、市)和部分革命文物大市、大縣增設革命文物保護管理機構。部門協作、央地聯動更加密切,財政部、國家文物局修訂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央財政對革命文物保護展示投入予以傾斜,2018—2020年共安排17.8億元,支持實施閩西、金寨、遵義等約600個革命文物保護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37.4億元支持革命文物基礎設施建設和烈士紀念設施維護;各地方重視程度持續提升,廣東5年計劃投入15億元、安徽2年累計投入2億元用於革命文物保護利用。

  “文物工作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日益確立,在革命文物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推動形成革命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李群説。

  帶動紅色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天安門、北京大學紅樓、李大釗烈士陵園、四九一電臺舊址……日前,北京市公佈第一批革命文物目錄。北京居民朱曉琳利用假期,參觀了天安門。“從革命文物的角度來看這些景點,參觀遊覽有了更豐富的內涵。”朱曉琳説。

  在保護好革命文物的基礎上,革命文物展示展陳漸成體系。目前,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革命舊址開放率接近94%,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總數超過1600家,“十三五”時期平均每年推出革命文物展覽4000余個。今年,一系列革命場館和展覽將推出。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等一批重大黨史舊址保護修繕工程即將完工,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即將開放,百年黨史文物大展全面布陳,多角度生動展示百年黨史,讓人們深切感受艱辛歷程、巨大變化、輝煌成就、偉大精神。

  值得指出的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紅色旅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深度融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2014年以來中央財政安排16億元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程,紅色資源成為井岡山、瑞金髮展的金色名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帶動産業發展和群眾就業,助力5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有效推動當地民生改善,“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打造“紅色文旅+綠色産業+古色瑤鄉”宜居宜業宜遊的發展模式,呈現美麗鄉村的詩意畫卷,2019年吸引遊客超過60萬人次。紅色旅遊的規模和熱度不斷攀升,2019年全國紅色旅遊人數超過14億人次、紅色旅遊收入超過4000億元,不少紅色旅遊目的地成為民眾出遊的重要選項和網紅打卡地,年輕人成為紅色旅遊熱的主力軍。

  李群説,文化和旅遊部計劃遴選推出建黨百年百條精品紅色旅遊線路,讓廣大遊客深刻感受紅色文化魅力和革命精神力量;山東沂蒙山區創新紅色研學模式,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建成一批紅色旅遊景區,紅色旅遊品牌矩陣日臻完善,紅色文化煥發時代光芒。

  深入研究發掘

  探索創新利用

  為了讓革命文物煥發光彩,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各地也展開了積極探索。

  江西積極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實施保護傳承、研究發掘、數字再現等工程,建設200個紅色文化名村,打造紅色文旅融合品牌。“江西省建設11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完善‘八一起義’等6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構建全域一體的紅色旅遊發展新格局。加強紅色培訓,制定《紅色教育培訓服務規範》江西省地方標準,開發情景劇、體驗式紅色經典課程,打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蘇大舊址等一批現場教學點,面向幹部群眾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施小琳説。

  陜西以創建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為抓手,全景式、立體式、延伸式宣傳展示中國共産黨革命精神。“陜西省深挖1224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特別是2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內涵和故事,建設照金紅色旅遊小鎮,推動革命文化進校園進課堂,引導中小學生走進革命舊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接受教育、爭當志願者和講解員,打造革命文物展陳精品工程,5年來累計辦展900多個,僅2020年照金紀念館接待學習參觀28.5萬人次、團隊1986批次。”陜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曉介紹。

  湖南打造紅色展陳、紅色文藝出版、紅色旅遊“三項品牌”,不斷深化革命文物的價值挖掘和利用創新。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説,我們要深入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讓革命文物在新時代煥發絢麗光彩,成為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源頭活水”和“亮麗風景線”,讓革命文物凝結的紅色基因融入人民的精神血脈。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