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聽 清明 | 踏青折柳思故人

2021-04-04 18:30:00來源:看台海

  又是清明時

  終係古人思

  “最美人間四月天

  杏花淋雨 春雨綿綿

  春燕斜飛 柳絲拂搖”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個節氣

  此時段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因此得名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節氣的清明

  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

  節日的清明

  是民間寄放情感

  和慰勞自己的傳統日子

  一候,桐始華;桐,是指白桐花。意為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為鵪;鵪,是指鵪鶉類的小鳥。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鳥兒則開始出來活動了。田鼠為至陰之物,鳥為至陽之物。此語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三候,虹始見;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説明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出現。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夜

  白居易(唐)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寒食上冢

  楊萬里(北宋)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

  傳統習俗一: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傳統習俗二:盪鞦千

  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漢代以後,鞦韆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並流傳至今。

  傳統習俗三: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傳統習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挂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傳統習俗五: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

  傳統習俗六:拔河

  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于春秋後期,開始盛行于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

  傳統習俗七: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皮球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

  傳統習俗八: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代,人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

  傳統習俗九: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又是一年清明時

  你又在思念著誰

  主編/曉培

  編輯/鶴溪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