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拓展需求 深挖文旅體消費市場潛力

2021-03-10 08:23:00來源:人民網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到了我國文化、旅遊、體育未來發展的重心及方向。對此,多位代表委員結合自身工作,探討文旅體消費市場發展“關鍵詞”。

  滿足民眾精神文化需求 深挖文旅體消費市場潛力

  政府工作報告在概述“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時指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緊緊圍繞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有效結合,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時指出,發展健康、文化、旅遊、體育等服務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旅遊市場受疫情影響較明顯,目前也在持續恢復當中。前不久,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國內遊客28.8億人次,旅遊收入22286億元,全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産業企業營業收入98514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旅遊協會會長、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總經理黃細花認為,各個部門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經有豐富經驗,這會為文旅行業帶來一種比較寬鬆的環境,為文旅行業儘快復蘇帶來機會。她提出,基於對旅行社目前情況的調研,應加大扶持旅行社復工復産力度,建議延長減免社保費用政策、給予納稅補貼、推出穩崗政策、融資政策、對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制度進行深化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巴中市市長何平表示,打造服務消費新增長點,要圍繞“新”字下功夫。巴中市把文旅康養作為主導産業,推動文旅消費全面升級,“十三五”時期,全市接待遊客超過1.4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92.65億元。

  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運用好“互聯網+”,推進線上線下更廣更深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務和産品。對此,黃細花建議,接下來應鼓勵旅遊産業轉型,建議適配一系列機制性政策,進一步激活旅遊市場活力。

  加強非遺傳承 讓文化遺産自己“會説話”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實際上,我國自1961年公佈第一批18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已整整60年。1982年,第二批6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佈。正是從那時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認定和公佈速度明顯加快,總量迅速擴充。2019年最新公佈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總量已經從最初的180處增長到5058處。

  對於文物保護和非遺傳承,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會主委阮詩瑋表示,文化遺産是歷史留給人類的財富,也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但目前還有不少文物常年“躺”在博物館的玻璃櫃裏“睡大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推動博物館夜間開放、免費開放常態化,拉近文物與普通群眾的距離。

  她還指出,要積極打造文化産品,實現“文”的“物化”和“物”的“文化”,讓文化遺産自己“會説話”。同時,需要培養壯大非遺保護傳承力量,避免讓一些寶貴的非遺資源悄無聲息。為相關傳承人提供生活保障,為他們開展“師帶徒”等傳承活動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和資金支持。已經具有穩定市場效益的,則要進一步鼓勵其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圖書館理事會理事長、國家圖書館原館長韓永進認為,全民閱讀,應當是文化強國建設的“指標”之一。“當代年輕人閱讀方式的改變,從根本上來説是個大好事。現在閱讀方式的改變帶來的是閱讀本身樂趣的增加,雖然這也是一把雙刃劍,會帶來碎片化娛樂化的擔憂。但關鍵是把握好度,把握好閱讀的內容。”同時,他還指出,在文化強國的建設中還要重視文獻典籍的力量,讓書寫在典籍裏的文字活起來。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近些年,鄉村振興一直是熱議的話題。在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鄉村振興也被重點提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黨支部書記劉家奇認為,大力推進新時期“農旅”融合發展特色産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此舉既能有效盤活農村集體閒置的荒山荒坡、堰塘水域、湖泊、森林、歷史文物、古院古宅、古樹名木等資産資源,還能吸引大量城市資本下鄉投資興業,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他還指出,按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科學規劃”的發展原則,鄉村“農旅”融合發展不僅可讓遊客和農戶實現雙贏,有效拓寬在外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就業渠道,延伸的旅遊産業、休閒觀光産業還可促使“三農”轉型升級。

  黃細花也建議,應充分挖掘鄉鎮的旅遊資源,推動鄉村旅遊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創建一批旅遊特色村莊,推動財稅、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優化;提升鄉村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立鄉村振興學院,培育鄉村旅遊人才隊伍;發動社會力量,策劃公益活動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鄉村振興不只是發展經濟,鄉村文化保護也十分受到關注。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表示,傳統村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澱,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産,必須保護好、開發好、繼承好。

  他建議,通過村民參與,保護好村落的傳統選址、格局、風貌以及自然和田園景觀等整體空間形態與環境,保護好村落中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築、傳統民居等傳統建築,保護古路橋涵垣、古井塘樹藤等歷史環境要素,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及與其相關的實物和場所,繼承傳統文化,煥發村落生機。

  “冷資源”變身“熱經濟” 冬奧帶動冰雪産業發展

  在政府工作報告安排部署的2021年重點工作中,冬奧會也成為接下來工作的重點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精心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在冬奧會的契機下,冰雪運動快速發展,也推動著相關産業的不斷深化,相關企業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7000家從事冰雪運動相關的企業。其中河北省的冰雪運動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800家,佔全國總量的12.62%。冰雪運動相關企業註冊增速在2015年最高,為24.42%,2019年冰雪運動相關企業註冊量達到峰值,超1100家。

  産業的發展也帶動著民眾的熱情。全國政協常委、黑龍江省副省長孫東生表示,2022年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冬奧效應”,在全國範圍掀起一股“冰雪熱潮”。他建議,應借助北京冬奧會的契機,進一步推動冰雪運動消費升級,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冰雪運動消費需求。

  同時,他也指出,應引導形成積極健康的消費理念,扭轉我國冰雪運動消費中一定程度存在的盲目奢侈消費、輕視運動體驗等不足之處,形成促進健康、促進全民參與、促進可持續的冰雪運動消費觀。引導群眾在冰雪運動消費類型上向參與型體育運動消費轉變,提升體育消費的健康屬性。同時建議國家層面因地制宜支持各地冰雪運動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冰雪運動場地;將冰雪運動場館建設與旅遊、住宅、休閒等項目融合,拓展冰雪場地運營的商業空間。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楊安娣則建議,應建立部際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設立國家冰雪絲路研究中心,加強系統研究,理清冰雪絲路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機制;研究出臺冰雪絲路發展政策,並與一帶一路戰略深度協同,以協同促發展、以開放促創新;組織編制《冰雪絲路發展綱要》,充分發揮政策引領作用,推進特色發展。

  “2022年,北京冬奧會必將如期舉辦。”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説道。她表示,要堅持以運動員為中心,科學、安全地做好防疫工作。全力辦好冬奧會、冬殘奧會,展示中國成就、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充分地了解新時代的中國。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