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疫情讓公眾産生前所未有的“新媒體依賴”

2020-08-15 08:4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獲悉,8月13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瀋陽教授及其團隊發佈《2020上半年新媒體發展研究》。

  報告聚焦於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新媒體發展,通過選取社交媒體、主流媒體新聞客戶端、聚合類資訊客戶端、短視頻四大類共計十五種應用程序,以期全面解讀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媒體發展動態。

  疫情下的“新媒體依賴”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的生活産生了巨大影響。

  但從技術應用角度來看,《2020上半年新媒體發展研究》認為,這也為新興媒介技術的普及提供了試驗空間,促使新媒體建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報告指出,作為具有信息發佈與多方連接功能的主體,新媒體進一步發揮其功能,讓疫情信息“即傳即達”,實現了諸多行業線上産業的拓展、輿論泡沫與現實世界的強關聯和公眾前所未有的“新媒體依賴”,發佈主體從主流媒體、政務公號到社交媒體和網民大眾,各類型信息均呈現指數級的增長態勢。

  在各大媒體報道中,鐘南山、張文宏、李蘭娟等醫生、科研工作者成功出圈,借助新媒體平臺與社會大眾實時溝通、釋疑解難。

  此外,民眾對於嚴肅新聞的需求大幅上升。整體而言,主流媒體新聞客戶端議題設置強化了正面情感,同時實現多主題協同共振,使整體輿情積極向好。

  短視頻與慢直播

  在新聞之外,短視頻、慢直播等傳播方式,在今年上半年的發展頗為亮眼。

  報告指出,新聞類短視頻直觀生動傳播疫情信息,政務類短視頻賬號親民形象突出,娛樂類短視頻充實居家生活,無不在抗疫持久戰中撫慰著民眾的情緒。

  “反映疫情早期形勢的短視頻中展現了各地“硬核”廣播、標語等,隨後也反映了人們宅在家中苦中作樂或自製美食的日常場景,湖北抗疫關鍵時期記錄了一線醫務人員工作狀態、武漢方艙醫院內的生活,鐘南山、張文宏等的“金句”更是貫穿始終。”

  同時,疫情期間,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施工現場的慢直播,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單個直播的同時段在線人數超過1億。

  報告稱,慢直播實景提供了觀眾同時在場的虛擬物理空間,評論區情緒意見的交互又構築了信息場,物理場和信息場的同場交互共同構建了新的情境信息系統,正是這一系統促成了這次慢直播的二次傳播。

  線上生活

  “疫情期間人均在線時長增長,為線上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主流媒體從用戶思維出發,不斷豐富創新信息傳播形式,提升傳播效率。”

  報告指出,網絡技術的普及與廣泛應用讓疫情中虛擬的在場成為可能,視角內一定區域的公開某種程度復現了在場的意義,即便是強烈依賴線下溝通的招聘與教學如今也有了雲端溝通的機會。

  “雲賞花”、“雲監工”、“雲帶貨”、“雲招聘”等系列直播活動,提供了新的流量增長機遇。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線下經濟的放緩使得公眾注意力轉移至線上,為直播帶貨提供了釋放活力的充裕空間,加速擴大了直播帶貨規模。

  報告顯示,負責內容産品全鏈條生産的MCN不再局限于運營視頻個人號的産品形態,而將內容意涵指向直播帶貨的電商層面,並逐漸完善線上商品體系,使得電商逐漸成為了圈層乃至社會的內容生産主體。

  “直播帶貨借助頭部主播持續發酵、政府官員和娛樂明星的高度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企業的營銷範圍,有助於産品直達消費者、引爆流量。”

  不過報告也提示,當疫情歸於平穩,民眾的線下消費復蘇,直播電商如何真正抓住風口和紅利,探索出更健康、更長遠的價值經濟發展模式,避免落入短視的“眼球經濟”,值得持續深思和探索。

  “社會距離增大、網絡距離減小”已成為當下的現實。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執行院長喻國明指出,雖然在疫情中,新媒體的應用十分普及,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群對技術有使用障礙,在未來如何實現新媒體普及過程中的媒體救助,也是學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完)(記者 宋宇晟)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