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屏時代”來了,你還會經常翻翻紙質書嗎?

2020-01-16 09:0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出自蘇軾的《和董傳留別》,常常被人們拿來説明讀好書的重要性,尤其是讀那些經過時間沉澱的經典著作。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隨著數字閱讀的興起,傳統的紙質書閱讀曾一度遭遇新型閱讀方式的強大挑戰;而短視頻平臺等的興起,也在相當程度上分走了人們的業餘時間:《2019抖音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躍用戶數超過4億。

  因此,有不少人感嘆,“讀屏時代”來了,你還會經常翻翻紙質書嗎?

  被短視頻、直播“擠佔”的業餘生活

  説到讀紙質書,90後黃蕓回憶了一下,上次翻像《三國演義》這樣的經典名著紙質書,還是兩年前。

  “看經典著作最頻繁時是高中和大學,工作後只看過兩次《紅樓夢》。”目前黃蕓每天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大概40分鐘,“經管類、小説類講故事的偏多。嚴肅文學確實有所減少。”

  在這40分鐘的閱讀時間裏,還有一部分是花在了讀電子書上。尤其近兩年,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火爆,她的業餘時間迅速被佔據,“我會刷抖音,也會看B站。”

  “我也喜歡看直播,比如李子柒,畫面很唯美,看著既是享受又很解壓。”黃蕓解釋,但視頻一刷起來,很快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

  從早些年的MP4等,到後來的電子書閱讀器,再到現在的手機,她真實感受到,讀屏時間越來越來長,“紙質書還是會看,但尤其是經典著作,確實翻得少了。”

資料圖:湖北省宜都市的市民在電子圖書館借閱終端上下載自己喜歡閱讀的電子圖書。曹禮達 攝

  刷微博、追劇……讀書不再是業餘唯一選擇?

  和黃蕓一樣,在某企業工作的劉晨花在“讀屏”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只不過,主要是刷微博、追劇。

  “工作一天總會覺得很疲憊,就想看點視頻能讓自己心情迅速放鬆下來,例如喜劇片或電影。”她承認,紙書尤其是經典著作看得少了,轉為關注育兒書和繪本。

  更多時候,她會選擇看電子書,把通勤路上的時間利用起來,平時也仍然盡可能留出一部分時間給紙書,“我買到了新版的《名利場》,看完影視劇後,就想看看原著。”

  “我的閱讀習慣不太好,愛閱讀的人也還是會買紙質書。我有個朋友,看完電子書後,也會專門買紙質書收藏。”劉晨認為,不管是不是讀屏時代,真正愛看書的人總都會看。

  對“讀屏”,或許無須過於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讀屏”確實佔據了人們不少休閒時間,但愛書的人仍然在讀書。

  而且,日前公佈的《2019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同比上升14.4%,碼洋規模達1022.7億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仍然有許多人願意為紙質書買單。

2019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規模繼續保持增長。開卷供圖

  “相對於看書,短視頻、直播能帶來比較直接的視覺感官刺激,可能更容易令人接受和‘上癮’。 ”馮小慧也發現,身邊願意讀屏的人似乎越來越多了,“地鐵上能看到大家在看手機,不能説沒有在讀電子書,但我看到的是刷視頻的更多。”

  但馮小慧覺得,不用對“讀屏”太緊張,主要看讀得是什麼內容,“好內容還是有吸引力,從紙質書到閱讀器或各種屏幕,實際是一個閱讀載體的轉化,就看怎麼去利用。”

  在她看來,紙書自然有自己的無可替代的特質,除了令閱讀可以更加深入意外,比如書頁的設計裝幀等等,以及紙張的觸感能給讀者帶來許多獨特的體驗。

  “紙質書”的前路:今天依然有市場

  無論是何種載體,閱讀無疑應該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它也曾被人比喻為“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而紙質書閱讀,在今天仍然重要。

資料圖:市民在上海愛琴海購物公園的新華書店內看書。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相對於看屏幕,紙質書能提供系統的、體系化深度閱讀,目前並沒有好的數字閱讀載體可以實現替代。”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表示。

  對讀屏時代閱讀以及紙質書的現狀,徐升國並不意外,但他認為,傳統的紙書擁有市場,尤其是年輕人,在信息急速變化的時代,急需學習更新知識儲備,除了閱讀一些偏娛樂性內容外,對經典名著仍有剛性需求。

  他也建議,無須把對紙質書的關注點放在“讀屏”的“此消彼長”上,在提升數字化閱讀和手機閱讀的深度內容的同時,可以多舉辦有趣的讀書活動,“加大讀書活動舉辦力度,保持閱讀的穩定乃至增長。”(黃蕓、劉晨為化名)(完)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