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2020-12-07 14:04:00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受人口增長、污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提高水資源綜合管理策略和技術,成為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重中之重。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佈《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關注提升用水效率、生産率和可持續性。報告顯示,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約有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

  “水是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石。”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灌溉農業佔全球總用水量的70%以上,農業離不開水,人類生計和文明的延續更離不開水。

  缺水嚴重威脅糧食安全

  報告起草者之一、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安德里亞卡塔尼奧告訴本報記者,近年來各國用水壓力不斷增加,嚴重威脅到全球糧食安全和脆弱的水生態系統,管理好稀缺的水資源是全面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因素。

  “通過調查統計,全球農業地區有12億人面臨著缺水威脅和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總計近10億公頃的農業用地受到影響。”糧農組織農業食品經濟司副司長馬克桑切斯對本報記者表示。

  報告顯示,若將面臨水資源壓力較大和乾旱頻率較高的地區計算在內,全球受水資源短缺影響總人口達32億,超過60%的灌溉農田高度缺水。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全球41%的灌溉用水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在中亞、北非和西亞,大約1/5的人生活在水資源極為短缺和匱乏的農業地區。在最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有74%的農村人口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有5000萬人生活在嚴重乾旱地區,缺水問題每3年就會對耕地和牧場造成災難性影響。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食品與自然資源部主任付曉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大約1/3的灌溉作物面臨極高的用水壓力,據分析,到2040年,面臨高或極高季節變化風險的農田面積將是2010年的4倍以上。

  多重因素加劇水資源緊缺

  “人口數量的增長推動了對水資源需求的增長,人類對水的消耗在不斷擴大。”馬克桑切斯表示,“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導致人類膳食結構中包含更多肉類和乳製品等水資源密集型食物,也間接驅動工業、能源及服務行業對水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

  據統計,截至2020年8月,全球共有78億人口;到2050年,這個數據將達到97億。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全球人均可用淡水資源持續下降。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當前人類用水量已經是1960年用水的2倍。

  報告顯示,水資源競爭加劇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導致利益相關方之間出現緊張關係和衝突,進而加劇水資源獲取的不平等,對包括農村貧困人口、婦女和土著人民在內的弱勢群體影響尤為突出。

  全球近3/4的農田靠雨水澆灌。受近年來氣候變化的影響,降雨模式改變,溫度升高及蒸發加快致使水資源緊缺加劇。在1997年到2017年的20年時間裏,北非和西亞人均可再生水資源分別下降了41%和32%,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幾乎不到1000立方米,遠低於1700立方米的國際水資源緊張標準。

  2020年初,智利、美國等國家遭遇嚴重乾旱,不僅造成了農業上的巨大損失,同時引發了地表和地下水儲量的大幅度下降。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80%以上的農田採用低投入雨養生産模式,灌溉農田僅佔3%,乾旱歷來是當地農民面臨的巨大隱患。其中,在一半以上人口面臨饑餓風險的厄立特裏亞,其重要作物高粱有2/3仍然種植在氣候變化風險高或極高的地區。

  “極端天氣頻現讓農業承受不斷增大的水資源短缺壓力。”馬克桑切斯表示,“相比之下,灌溉農田雖能夠更好應對突發或極端天氣,但需從河流或地下取水,影響其他用途的水資源量。灌溉用水的增加日益加劇了水資源供需之間的不平衡狀況。”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這份報告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確保2030年消除饑餓,必須大力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有效利用有限的淡水和雨水資源。農業發展需要直面這一嚴峻挑戰。”馬克桑切斯説。

  水資源短缺帶來的挑戰對各國水資源綜合管理策略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報告顯示,諸多國家面臨著雨養農業和灌溉農業缺水的雙重挑戰,這些國家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水資源臺賬制度,明確分配,採用現代技術,並向需水更少的作物轉型。

  “一個真正能反映水資源價值的定價體系能夠發出明確信號,激勵人們高效用水。制定有效的水資源管理和治理策略應以水資源核算和審計作為切入點。”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托雷羅表示,水資源保護迫在眉睫,需要每個國家在技術、法律框架和總體政策環境等方面多管齊下進行保障。

  報告提出,水資源管理的規劃應具體到問題本身,並進行動態調整、因地制宜,如在雨養地區開展集水和儲水設施投資,在灌溉地區恢復可持續灌溉系統並進行現代化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同時還可通過選擇節水作物、改善水資源管理工具等提高水資源的可持續供應。

  “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需要更多利益相關方的努力,如金融機構應增加提高水生産力的投資,科研機構進一步開發提高農業效率的技術,消費者減少食物的損失和浪費等。”付曉天表示,此外,加大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以及污水再生利用也將有利於環境、資源和經濟多重收益的實現。

  “近年來,很多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在中國北方地區,通過對地下水的科學開發利用,農民所購地下水水量遠少於從自家井中取水量,改善自然環境的同時也保證作物産量不受影響。”馬克桑切斯介紹,在柬埔寨和斯裏蘭卡等國,政府鼓勵農民整合自然資源,推廣稻米生産與魚類養殖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付曉天表示,“中國採取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設定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三條紅線’,對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污染防治提出了階段性的目標和要求,並採取了水資源稅、水權交易等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這些經驗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學習和借鑒。”

  (本報羅馬12月6日電)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