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宣部新聞局原副局長、巡視員張文祥、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教授葉文程、廈門市大學生文化創意協會會長夏敏、華夏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院副院長謝道華、建窖建盞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孫建興、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協會執行會長黃松濤等多位專家學者出席活動。
“我相信他們將會為建盞復興扮演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也正因他們的工匠精神,才使得讓沉寂幾百年的建盞如今閃亮登場,不負國人期待。”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教授葉文程在致辭中稱,建盞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宋代達到頂峰,成為皇室和民間都喜歡的茶具,但伴隨朝代更替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建盞文化中斷了,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起,從中央到地方開始重新恢復建盞燒制技藝,這才讓被中斷800多年的建盞歷史得以延續,因此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建窯建盞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
在發佈會上,主辦方推出全球限量的“藏真”大師系列紀念精品盞——“七星神韻 藏真建盞”,這套建盞是由多位知名建盞技藝傳承人通力合作,拿出象徵自己較高技術水準、絕版底款的藝術藏品。葉文程表示,此舉必將成為建盞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筆。
李細妹是建窯建盞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其代表作品“萬山可染”在2017年9月福建南平市建陽區舉行的作品專場拍賣會上,最終以2600萬元拍出,由此創下了現代建盞作品較高的拍賣成交價。
“如何把建盞技藝傳承下來,成為我的願望和使命。”李細妹在致辭時説,她于1987年開始參與對建盞的研究和試驗工作,在建盞行業深耕了30多年,始終堅守在恢復、傳承和創新宋代建盞的燒制工藝。
在發佈會上,主辦方不但推出一套“藏真”大師系列紀念精品建盞,還發佈了一本反映和記載當今建盞歷史的書——《盞中有乾坤》,該書的作者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葛玉清和人民書畫院福建分院執行院長邵東共同完成。
葉文程指出,這是一本關於建窯建盞的好書,古今結合,故事新穎,內容豐富,文筆生動,既有深入淺出的陶瓷知識,又有工藝大師個人經歷和創新成果,並兼具專業性,可讀性,科學性和通俗性的科技普及讀物。
“在我看來,建盞有兩大遺憾,一是代表建盞最高藝術水平的曜變盞,三個完整的均在日本,是日本的國寶;二是建盞被譽為宋代第一茶器,由於斷代近千年的原因,關於窯工、匠人的記載沒有,這也是寫這本書的初衷。”邵東在致辭時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