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而不止 為何仍有人大肆用炫富換流量?

2021-05-11 08:09:00來源:北京青年報
  一邊超6萬條炫富短視頻被清理 一邊“白富美”仍在各平臺上“分享生活”
 
  禁而不止 為何仍有人大肆用炫富換流量?
 
  日前,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網上一些炫富內容迎合了人們貪圖享樂甚至不勞而獲的需求,前段時間清理炫富短視頻的違規信息6萬多條,不過問題依然存在。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抖音、快手、微博、小紅書等平臺上,不少房産、汽車、微商等領域博主依然在發炫富視頻來吸引流量。
 
  分析人士認為,一些炫富視頻不是分享生活,而是商業編造,炫富的行為為吸引粉絲聚集後進行商業變現,每個環節都有相應利益實現載體。主管部門應當督促平臺持續清理整治。
 
  現象
 
  多家平臺炫富視頻仍“健在”
 
  5月9日,記者打開小紅書App,發現“坐擁數套200平米以上房子”“旅行乘私人飛機”“買奢侈品像買菜一樣隨意”的“白富美”並不少見。比如在一位博主曬出的“五一假期”生活圖片中顯示,偌大的客廳地上堆滿了近30個購物袋,其中包括高級化粧品、飾品、奢侈品服裝品牌。還有的展示出自己擁有一整面墻的愛馬仕包,並表示,包太多了自己不需要了,關注她的話有機會收到自己送出的愛馬仕包。
 
  一些賬號命名也圍繞炫富展開,如“我有個土豪朋友”的賬號,介紹説“我有個土豪朋友,沒事就請我去住總統套”,在他的作品裏,10萬一晚的名媛最愛總統套、12.88萬一晚的皇室都來住的總統套、勞斯萊斯接機的17萬總統套比比皆是。
 
  在抖音平臺上,也有人靠著購買超過自己用度的商品走紅。一名男子以“寵老婆”自居,一旦老婆隨口説想要什麼,便立刻買下幾十上百個同款商品。如數十杯奶茶擺滿桌子和冰箱、幾斤的糖果鋪成桃心形狀、奢侈品包包也是10個起買……可以看到,雖然近期不少主管部門已經發佈相關政策,平臺也表示在打擊炫富行為,但平臺上的炫富現象依然屢禁不止。
 
  背景
 
  各平臺今年來清理炫富內容
 
  近期,各平臺公佈清理炫富內容的成果。抖音表示,1月以來,抖音安全中心已清理此類視頻2862條、音頻324條、話題47個,封禁違規賬號3973個。
 
  小紅書表示,對一批涉嫌刻意炫富、惡意炒作的賬號和筆記進行禁言、封禁等處理,此次專項共封禁賬號2371個。快手錶示從2021年1月起,已經通過技術手段與人工審核等方式對涉及相關違規行為的賬號進行審查,並對違規用戶給予減少推薦、內容刪除、賬號封禁等處罰,一共處置了違規賬號10010個。
 
  除了壯士斷腕,上述平臺還表示將長期打擊平臺上涉及違規行為的內容,如“不正當展示自身優越條件”“心靈雞湯式炫富”等。
 
  網信辦介入將嚴管流量入口禁止炫富
 
  5月8日,國家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張擁軍表示,前段時間清理炫富短視頻的違規信息6萬多條,關閉違規直播間1174個,關閉違規賬號3609個,不過炫富問題仍然存在。
 
  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要嚴管排行榜、熱點榜、雙首頁、精華區流量入口,對這些信息的展示也是管理重點。此外,網信辦將督促網站平臺履行主體責任。平臺自己要去管、管好管住。要建立標準,加強審核,包括建立黑名單,對於老是展示這些東西的賬號,要納入黑名單,慢慢從根源上把這些問題解決掉。
 
  分析
 
  炫富視頻不是分享生活而是流量生意
 
  為何這些博主頻頻炫富?一名博主表示,這是一門“流量生意”。她説,自己才在小紅書上分享了幾次所用的高級化粧品、奢侈品、汽車等內容,就已經有廣告主找上門來。“跟投放的客戶大佬聊了聊,他説現在這種透露有錢人生活的視頻曝光量大、粉絲多,大家的獵奇心理很強。”但同時她也表示,“哪有那麼多所謂的‘名媛’?很多都是租來的、借來的、甚至假冒偽劣的!”
 
  此前,被《人民日報》點名的“大logo吃垮北京”就是一個以炫富視頻換取流量的典型。他的視頻中包括1000元一顆的芒果、2000塊的炸天婦羅……這些視頻為他帶來了大量的粉絲和點讚。
 
  據後臺數據顯示,“大logo吃垮北京”的廣告收入不菲,一條50秒以上的短視頻報價就超過50萬元,20秒以內的視頻報價35萬元,再加上其他收入,粗略估算,他從短視頻平臺獲得的總收入在5000萬元左右。
 
  專家分析
 
  “炫富”也有産業鏈
 
  對於目前用炫富換流量的現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北青報記者表示,網上的炫富分為兩種情況:真富,想要別人知道;假富,想要裝作富有的樣子,他們一方面為了獲得網絡流量,另一方面目的是躋身富人群體。“對大多數真正富有的人,心理上並不希望財富暴露和引起社會仇富,他們沒有流量動機,反而很少炫富。所以在社交媒體平臺炫富的,大多數是假富。這個炫富也有産業鏈,早期有拼團輕奢拍照的行業,由於流量導向,也逐步從社交群體轉為了商業鏈條,有專門的策劃、後期、導流等等。”
 
  炫富主要是宣揚了一種消費主義的價值觀,盤和林表示,消費主義,就是不儲蓄,透支自己的財富用於消費,享受一種人上人的感覺,從形式上擺脫自己現有的階層,向更高的平臺進發,但往往大多數人掉入消費主義旋渦之後,欠債會增加,不必要的消費會增加,卻依然無法躋身富人的圈子。富人的圈子,反而更加講求普通。一個眾所週知的富人,穿著一件雜牌,都會被當做名牌,真正有錢的富人,其實並不需要炫耀。諸如奢侈品牌,販賣的就是一種身份想象罷了。
 
  對於炫富視頻的監管,盤和林認為,平臺應進行治理,“如果炫富本質是帶貨的,那麼平臺需要讓自媒體自己表明,這是直播帶貨,還是內容創作。不反對自媒體賺錢,但商業行為必須要讓觀眾知道,這是廣告,而不是內容創作,也不是真正的生活感悟。”
 
  平臺是這類行為的受益者
 
  互聯網分析師葛甲評論這一現象時表示,炫富這一現象雖然歷史悠久,但在新技術背景下,其內在特點已經發生異化。當代炫富行為的作用已不僅僅為了滿足虛榮心和實現虛假自我實現了,更多時候帶有非常強的經濟化和利益化特徵。在新技術條件的加持下,炫富行為背後隱藏的利益鏈條並不難洞見,如通過誇張的炫富行為吸引粉絲聚集後進行商業變現,而炫富行為本身被拆解開來之後,你會發現每個環節都是有相應利益實現載體的,大家心照不宣默默賺錢。
 
  “這些互聯網平臺用戶平均年齡較低,存在相當規模的三觀正在形成中的低齡用戶群體。這部分人群較為容易受到網絡熱潮效應影響,在非理性熱度中完成三觀的成型,這對於下一代的成長是不利的。”葛甲表示,“在社交媒體上炫富,另一個不良效應等於是誇張地放大了社會中存在的貧富不均和不公平現象,這讓自我的奮鬥顯得毫無意義,走捷徑成為很多人的堅定信念。”
 
  葛甲表示,炫富現象單獨靠平臺治理比較難,因為平臺正是這類行為的受益者,讓平臺治理炫富無異於讓其揮刀自宮。而監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管,及時監督平臺出臺具體措施,對相關賬號進行處置甚至處罰。(記者 溫婧)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