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到冬病夏治正當時:中醫思維已融入人們生活中

2020-07-18 09:49:00來源:工人日報

7月16日,入伏第一天,一名患者在北京中醫醫院進行貼敷。本報記者 吳麗蓉 攝

  7月16日是今夏入伏第一天,在北京的多家中醫醫院,不少市民一早就過來開“三伏貼”並進行貼敷。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我國中醫傳統特色療法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對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其中,在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是最常見的一種冬病夏治療法,因其適應人群廣泛、操作相對簡便、有一定效果而成為眾多市民的選擇。

  提前預約,排隊貼敷

  “我一感冒就咳嗽老不好,好多年前貼過,管用。今年又犯了,就想著再來貼一下。”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排隊貼敷的陳奶奶告訴記者。

  陳奶奶77歲,以前在家附近的醫院開過“三伏貼”,“今年好像有的醫院沒搞這活動,我是在網上看見這家醫院有。”於是她提前在網上預約掛號,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過來。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開具“三伏貼”的醫院有所減少。為避免人群聚集,多數醫院採用提前預約的方式引導患者分時段就診。在北京中醫醫院,有呼吸科、兒科、耳鼻喉科三個科室開具“三伏貼”,患者入院時需要出示預約憑證截圖、健康碼,並配合工作人員進行測溫、流行病學調查。

  三伏首日,來貼敷的患者數量通常是最多的。記者看到,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將首日的就診地點安排在醫院多功能廳,取號、開貼、繳費、貼敷等“一條龍”服務都在大廳進行。

  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孟廣松告訴記者,為了減少三伏首日的工作壓力,呼吸科每年都會專門開闢多功能廳做診室,今年醫院在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開展“三伏貼”工作,更加強了對人員密度的控制。“‘一條龍’服務可以儘量讓患者減少走動,防止人員聚集。”他説。

  記者了解到,截至7月16日下午3點,有近600人在該醫院呼吸科進行貼敷,較往年三伏首日人數有所降低。

  冬病夏治,順應自然規律

  “並不一定要在入伏首日來,只不過大家有這個習慣趕著點來,這樣日子也好算。”孟廣松説,其實患者只要記得在每一伏期間都貼上幾天即可,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為防止人員密集,建議患者分散就醫。

  在中醫傳統理論指導下,北京中醫醫院研製了防治慢性咳喘疾病的外用“三伏貼”。很多患者第一次來醫院貼敷後,後續可自己在家繼續貼敷。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主治醫師曹雲松看來,“冬病”的概念較為寬泛。他告訴記者,所謂“冬病”並不是僅僅指在冬季發生的疾病,而是指人體感受外來的風、寒、濕過重,或者過度地受風、貪涼、飲冷,導致體內寒飲、痰濕積聚不散,損傷人體的陽氣,從而出現各種類型的疾病,如虛寒性哮喘、慢性腹瀉、寒濕性骨關節病、痛經等。而到了冬季,天氣寒冷,陰寒較盛,這類疾病往往誘發或者加重。

  那為什麼夏天可以治“冬病”?中醫經典《素問四氣調神論》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曹雲松説,這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就是春夏之季應當順應自然,補陽養陽,散寒祛濕。冬病夏治其實就是借助夏季自然界陽氣充足,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達到“以熱驅寒”“溫陽補虛”的作用。

  孟廣松也告訴記者,夏天的三伏天是自然界溫度最高的時候,這對於人體,尤其是那些陽虛或者有寒邪潛伏在體內的人,是中醫調理的最佳時期。

  “我們用一些中醫的傳統治療方法來刺激穴位、經絡,以在這個季節更進一步提高人體的正氣,使人體潛伏的寒邪驅逐出去。那麼到了秋天、冬天,人體的抗病能力就增強了。”孟廣松説。

  臨床有效,但並非適用於所有人

  北京市民劉先生這次到醫院是給年長的親戚開“三伏貼”,他自己順便也進行了貼敷,“幾年前我母親貼了以後就好了,別的親戚聽説了也想試試。”

  孟廣松向記者介紹,冬病夏治是一種理論,在這個理論之下,中醫除了外用的貼敷方法,還有湯藥、針灸、艾灸等多種治療方法。“‘三伏貼’因為適用人群廣泛,操作相對簡便、有一定的臨床效果,最為人們所熟知,也是冬病夏治比較推薦的一種方法。”他説。

  貼敷的患者各個年齡段都有,以中老年居多。如今,這一方法也逐漸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在北京中醫醫院,記者就見到不少年輕人排隊貼敷。一位30歲出頭的女士告訴記者,她是第一次來開“三伏貼”,“我有朋友特別養生,她推薦我來的。”

  “連續貼三年更有效,但要注意,貼敷只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孟廣松説,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哮喘等疾病,平時還是要堅持常規的治療。他也提醒道:“冬病夏治並非適用於所有人,還需要臨床醫生做一個評估。”

  他建議,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例如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類疾病的,要先控制住基礎疾病,再考慮貼敷;而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孕産婦、嬰幼兒、皮膚過敏者、疤痕體質者、支氣管擴張症人群等則不建議貼敷。此外,平素有濕熱、陰虛、火熱的人群也不適合進行貼敷,誤用之後容易出現各種上火的症狀。

  曹雲松認為,當下中醫療法正為更多的人所接受,在實際上中醫思維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比如你嗓子幹疼,會知道自己上火了,這時候你可能會想到吃個梨、喝點菊花茶來下火,這其實就是中醫的思維。”他説。

  當下很多年輕人採用“朋克養生”方式,“啤酒里加枸杞,可樂里加黨參”, 曹雲松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對於夏季養生,他建議人們還是要保持規律的飲食和作息,不要貪涼和過多地吹空調,“順應自然,出出汗挺好”。(本報記者 吳麗蓉)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