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十四五”:增減之間開新局

2021-03-15 10:25:00來源:央視網

  近日,我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公佈,對我國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全面的部署。與“十三五”規劃相比,主要指標有新增也有刪減,在這增減背後透視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哪些新變化?又勾勒出怎樣的藍圖呢?解碼“十四五”,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設置了20項主要指標,涵蓋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五個方面,從主要指標的條數上看要比“十三五”時期有所“瘦身”。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王昌林: 總量減少了,這體現堅持少而精的原則。

  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專家委員會成員,王昌林感受到這次指標設置中的一個大變化,在“經濟發展”類指標中沒有設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預期性指標,而是強調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同時,增加了全員勞動生産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兩個體現未來發展潛力預期性指標。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王昌林: 整個發展觀念的深刻變革,不在意短期能跑多快,而在意長期能不能夠可持續的不斷地進步,使發展成果惠及人民。

  在主要指標整體瘦身的同時“民生溫度”卻絲毫不減。在20項主要指標中,直接關係民生福祉的就有7項,比重最大。具體來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3.2人、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4.5個,為三項新增指標,更加聚焦人民群眾反映較多的看病難、入托難等問題。

  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方面指標的擴展更能體現出指標調整的與時俱進。在創新驅動中,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10%;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件等凸顯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指標全面升級。在綠色生態方面,雖然指標數由原來10項減到5項,但全部為約束性指標,個個分量十足。單位GDP能耗降低13.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森林覆蓋率達到24.1%等這些“硬核”指標充分彰顯經濟發展的“綠色”底蘊。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劉元春: 要求我們在社會建設,在創新引領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高質量發展就要求在這些上面進行階段性的調整,要把它凸顯出來,成為引領各社會預期,凝聚各種社會資源的一個核心,一個焦點。

  這次“十四五”規劃中安全保障是全新的板塊,糧食和能源綜合生産能力兩個約束性指標首次列入五年規劃主要指標,2025年糧食綜合生産能力6.5億噸以上、能源綜合生産能力46億噸標準煤以上,充分體現了對發展與安全的統籌。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