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出公共場所餐飲行為十條建議

2020-02-04 08:24:00來源:科技日報

   春節假期倒數計時,多數人迎來返崗上班的日子。不少人擔心:上班上學後在公共場所(如食堂、餐館等)進餐時,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呢?

   依據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的認知,經相關專家多次探討修改,上海交通大學中美食品安全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史賢明教授領銜的“食品安全與微生物”研究團隊提出了公共場所餐飲行為的十條建議:

   1. 在公共餐飲場所飲食時,人與人之間距離保持1米左右。同排的隔位相坐,對面的錯位相坐,避免面對面飲食。

   2. 飲食前後均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其他口罩。坐下飲食的最後一刻才脫口罩,飲食完成後立即佩戴口罩。

   3. 咳嗽、打噴嚏、流鼻涕時,要用紙巾、手帕遮擋並洗手。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封閉式垃圾箱內。

   4. 堅持在飲食前後、咳嗽或打噴嚏後,按照“六步法”嚴格洗手。洗手間、洗手池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5. 在公共餐飲場所,建議使用肢體語言交流,避免在飲食見面時説話。建議用“面帶微笑的點頭示意”代替見面時用“您好”等話語打招呼。

   6. 採用分時進餐,延長就餐時間,避免扎堆就餐;倡導分餐進食,自覺使用公筷、公匙、公勺。

   7. 避免進食未熟透的動物産品,慎重選用生冷海産品等高風險食品,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8. 付款時建議減少現金支付,可使用手機、消費卡等支付方式。

   9. 餐飲場所每日需要消毒,餐桌椅使用後需要消毒,餐具用品嚴格按規定消毒;對食品生産原料、設備、場所嚴格按照規定,加強清洗和消毒處理。

   10. 在國家或地方政府明確規定監測體溫的地區或場所,每位飲食者需要積極配合,在公共餐飲場所進行體溫檢測。體溫不正常者進行隔離。(本報記者 劉 垠)

編輯:高鶴溪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