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中國敢啃“硬骨頭”

2021-03-18 10:00:00來源:海外網

  為落實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遼寧省錦州市進一步加大供暖設備的技術改造力度。圖為錦州熱力集團的工作人員在巡檢設備。蔡 壯攝(人民圖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各項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的大氣質量得到了重大提升,證明中國大氣污染治理的效果顯著。西班牙Niusdiario網報道,中國積極與環境問題作鬥爭,向世界展現出可靠的大國風貌。報道指出,中國曾被視為污染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如今正在積極應對環境問題,並逐步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領頭國家。西班牙《理性報》在報道仲介紹了中國在改善環境方面的各種措施,例如禁止進口“洋垃圾”、在大城市率先開展垃圾分類等。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中國正努力降低PM2.5的平均含量。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1年重點工作包括大氣污染防治:強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聯防聯控,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

  可以説,在未來一年的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聯防聯控方面,中國政府為自己設置了高難度的目標,彰顯了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堅定決心。

  近年來,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國政府精準施策、鐵腕治污。總體而言,中國大氣污染防治的策略是聯防聯控,具體政策措施包括煤電超低排放、散煤清潔化替代、落後産能淘汰、工業排放提標改造、移動源排放管控、燃煤鍋爐整治等。

  自2013年實施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中國的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中國74個重點城市大氣中二氧化硫(SO2)濃度下降了75%,二氧化氮(NO2)濃度下降了23%,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了47%。這些成果實實在在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經過幾年努力,中國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與此同時也進入深水區,需要解決一些難啃的“硬骨頭”。

  其中,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如何協同控制,是中國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領域的一塊“硬骨頭”。中國大氣污染日益呈現PM2.5和O3雙高的高度複合污染特徵。由於存在影響輻射通量、氧化驅動、自由基淬滅等相互作用,PM2.5和O3之間表現出複雜的耦合關係。利用大數據分析發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PM2.5濃度較高的北方,PM2.5和O3的濃度變化負相關,明顯呈現出此消彼長的“蹺蹺板效應”。這增加了PM2.5和O3協同控制的難度。

  這個問題的解決沒有先例可循,更沒有現成的方案,需要中國敢為人先,大膽探索出一條新的治理之路。

  一是依靠科技支撐,實現精準治污;二是加強頂層設計,建立與“碳中和”目標相一致的創新型技術標準體系;三是加強法治建設,讓污染治理的各個環節都有法可依;四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産業,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五是加強國際合作,在一個更加創新和開放的平臺上,既向技術先進的國家學習先進經驗,也為更多後發國家提供借鑒。

  “十四五”時期,中國大氣污染防治的成效與未來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息息相關。對此,政府工作報告也設置了明確目標: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

  要實現這些目標,不僅需要政府出臺循序漸進的節能減排措施,還需要全社會逐步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唯有如此,中國才能真正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

  (本報記者 賈平凡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3月18日 第 07 版)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