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3時11分,我們的“嫦娥”成功登陸月球,並傳回著陸影像。
選定著陸點後,“嫦娥五號”開始避障下降和緩速垂直下降,最終平穩著陸于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
經過一週的旅行,“嫦娥五號”終於安全軟著陸到月球表面,這不僅是“嫦娥”家族和月球小別兩年後的再次見面,更意味著“嫦娥五號”距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創舉,又近了一步 。
此次軟著陸的地點, 在月球風暴洋西北部地區的呂姆克山附近,雖然是月球正面,但這是以前未曾探索過的區域。在這附近收集塵埃和碎片,很可能會有新現象、新發現。落月之後,此時的“嫦娥”正在做什麼呢?
據最新報道,軟著陸後,“嫦娥五號”正馬不停蹄開展完成此行關鍵任務——挖土,這將是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球獲取2公斤左右的“土特産”並帶回地球 。為了提高採樣的可靠性,增加樣品的多樣性,“嫦娥五號”將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採集樣品。據了解,初步設計安排是鑽取0.5公斤,表取1.5公斤。
專家介紹,採樣2公斤的重量經過了多方考慮,結合了火箭運載能力,最大程度保證任務成功, 這一舉動也備受國際航天界矚目。因為自1976年蘇聯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已經44年沒有更新月壤樣本了。
來自月球的土特産,你期待嗎?
作為我國目前發射的最重探測器,“嫦娥五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于登雲介紹,“嫦娥五號”這次月球之旅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帶著四個“首次”,即首次月面自動採樣、首次月面起飛上升、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成為嫦娥家族首個奔月後能“回家”的探測器。
“嫦娥”科普時間
為了提高採樣的可靠性,增加樣品的多樣性,“嫦娥五號”任務將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採集樣品。
鑽取: 獲得月面以下的樣品,與表取互為備份。
表取: 在月球的表面無人自主採集樣品。與其他國家的月球樣品採集方式不同的是,我國的嫦娥五號任務將以無人自主的方式進行樣品採集。
“嫦娥”奔月時間表
11月24日4時30分
長五送嫦五,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啟程。
11月24、25日
“嫦娥五號”完成第一、第二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
11月28日20時58分
“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11月29日20時23分
兩腳剎車後,“嫦娥五號”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
11月30日
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12月1日23時11分
“嫦娥五號”實施月面軟著陸。
來源/總臺央視新聞
主編/曉 培
編輯/騰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