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發佈 揭示中國網絡文學新趨勢

2021-06-03 14:14: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發佈,揭示——

  中國網絡文學新趨勢(文學聚焦)

  “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如何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網絡作家年齡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網絡文學海外傳播有哪些新特點?”5月25日至28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在重慶舉行,百餘位業界人士齊聚一堂,共話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會議期間發佈了《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下稱“《藍皮書》”),對過去一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新趨勢進行了梳理總結。

  網絡作家正走出書齋

  陳飛黃回到農村老家,在村民推舉下當上村黨支部書記,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他帶領村民興辦産業、走向富裕……這是網絡小説《特別的歸鄉者》中的情節,作者夜神翼在寫了30多本情感故事以後,決定換個寫法:“我聽過很多脫貧攻堅的真實故事,內心很受觸動,於是萌生了創作一部現實題材作品的想法。”

  她從2019年12月開始蒐集資料,並在原四川省扶貧開發局的支持下採訪了多位扶貧幹部。他們的真實經歷插上了網絡文學的翅膀,被更多的讀者看見。

  如今,嘗試現實題材的網絡作家越來越多,他們或是受到火熱現實生活的感召,或是想突破固定的寫作套路,或是想用貼近人心的故事打動讀者。聚焦時代變革和社會生活,描寫黨的百年奮鬥歷程、脫貧攻堅、戰疫抗疫、創新創業的新作不斷涌現:《故園的呼喚》《桃源山村》《無二無別》等作品,正面描摹鄉村創業史,傾力塑造了歸鄉者的時代新人形象,脫貧攻堅偉大事業與脫貧致富的個人理想在網絡小説中得到融合;《共和國天使》《酥扎小姐姐的非常朋友圈》《逆行者》《白衣執甲》等抗疫與醫療題材作品、《閃婚急診,唐醫生!》《當醫生開了外挂》等醫生職業文成為網絡文學創作新潮流;以製造業高精尖技術為題材的《神工》、切入家電行業反映民生熱點的《掃描你的心》等作品反映出新時代各行各業的發展變化。

  《藍皮書》統計顯示,在各大網絡文學平臺2020年發佈的新作品中,現實題材佔60%以上。其中,中文在線愛國題材作品閱讀時長明顯上升,咪咕文學的作者對民生題材更加關注,掌閱文學、逐浪網、紅薯網的現實題材培育成果顯著。

  “現實題材漸成潮流的一個前提是,如今的網絡作家正走出書齋。”網絡作家阿菩説。在他眼中,不論是創作現實題材,還是他所擅長的歷史題材,深入生活、體驗生活都十分重要。“為了寫作《十三行》,我到廣州白鵝潭住了兩年,期間查閱大量史料、參觀十三行博物館並走訪了當地的每一處文物遺跡。”阿菩説。由於江面變窄,今天十三行的地理環境已和乾隆年間大不相同,為讓自己的作品更加真實,他還到南沙去看開闊的江面,想象十三行當時的風貌。

  不少網絡作家表示,希望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開拓視野、賦能創作。2020年至今,在中國作家協會和各地網絡作家協會的支持下,約400名網絡作家在江西井岡山、內蒙古赤峰、上海、南京、浙江嘉興等地參加專題培訓、研討、采風採訪。

  相比仙俠、玄幻、奇幻等,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既能貼近生活真實,又能吸取節奏把控、人物塑造、情節反轉等網絡文學寫法的長處,日益收穫讀者的關注。

  “網絡作家寫現實題材可以有更多可能性,既要把個人歷史經驗的內容作為創作重心,更要有偉大史詩型的作品,同時要敢於面對自己不懂的生活。”南開大學當代審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志強説。

  要寫不脫離讀者實際的精品

  “我原來寫網絡小説是以速度著稱的,寫完不檢查就發了,很多讀者給我挑錯別字,3000字的篇章就能挑出兩三個錯別字,有時還會出現情節上的硬傷。”網絡作家小刀鋒利如此反思自己的創作。從事網絡文學創作15年,他越來越意識到,要想得到當下讀者的認可,必須平衡好速度與質量的關係,“求質必須降速”。

  “套用《論語》‘學而不思則罔’這句話,網絡文學寫作是‘寫而不思則罔’。一味追求速度,從事寫作達到一定年限後就會迷茫,這時候要慢下來,對創作進行認真反思。”阿菩説。

  在人們傳統印象裏,網絡文學每日更新都是幾千上萬字。但面對短視頻等新興媒介形式的衝擊和讀者閱讀期待的變化,越來越多網絡作家走上了精耕細作的創作道路。

  網絡作家尼莫小魚的近作《舌尖上的華爾茲》寫餐飲行業,其中涉及30多種美食,著重描寫了蘇式面。她將蘇式面熬湯、去骨、甩面、鯽魚背觀音頭造型等製作步驟,寬湯緊湯、重青免青等吃麵習俗以及品評標準進行了詳盡描寫。“除了調動生活積累外,我還查閱了大量資料並諮詢朋友和專家,在細節上要有工匠精神。”尼莫小魚説。

  如何提升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審美價值是網絡作家陳釀最近思考的問題。她的新作《廊橋夢密碼》,以閩浙畬鄉的編梁木拱廊橋為背景,“硬核”技術派地刻畫了這一傳統民間建築技藝,熔鑄“牛郎織女”“許仙和白娘子”“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民間故事,以夢境與現實時空交織的穿越手法,創造性地講述了一個瑰麗、神秘、奇特的中國廊橋故事。

  “對我而言,寫好地方文化和人間煙火,必須從傳統文化、民間傳説和故事中汲取養分,創新網絡文學表現手法,讓中國傳統文化的光芒照進現實。”陳釀説。

  梳理過去一年的創作可以發現,網絡文學幻想類作品注重向文化經典吸取養分,在世界觀和作品架構上更加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以現實主義態度正面描寫歷史的網絡小説數量增長,質量提升;多元化、小眾化題材垂直細分成為創新趨勢,類型融合趨勢愈加明顯。

  “我們要寫精品,更要寫不脫離讀者實際的精品,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體現。”網絡作家管平潮説,“精耕細作並不是用一些漂亮時尚的詞彙那麼簡單,好文筆和‘拽文’是兩回事,通俗明白的好文筆更值得被提倡。”

  如今,網絡文學精品化已成業界關注的熱點話題。“應當把優秀內容生産作為網絡文學發展的核心目標,尤其是隨著‘95後’漸成創作主力,年輕作者在市場面前更需要保持定力,潛心創作,自覺抵制低俗趣味。”網絡文學評論家桫欏説。

  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

  隨著外國讀者了解中國的需求與日俱增,網絡文學已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窗口。《藍皮書》顯示,目前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有影響的作品達萬餘部,其中,實體書授權超4000部,上線翻譯作品3000余部。龐大的作品數量,吸引了不同類型讀者的關注,相關網絡文學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超1億。

  在線閱讀方面,起點國際全球累計訪問用戶達5400萬,已上線約1300部翻譯作品,包括860部英文作品以及其他語種的翻譯作品;中文在線海外閱讀用戶累計達3000萬;掌閱海外閱讀平臺用戶累計超3000萬,日均閱讀時長超60分鐘。

  對海外讀者而言,實體書也成為閱讀網絡文學的重要渠道。中國網絡文學實體書出版不斷向外拓展,進一步覆蓋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藍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晉江文學城作品版權輸出總量已達2400余部,海外出版冊數超1000萬冊,進駐東南亞、北美、歐洲等地圖書市場。

  本土作者正加入網絡文學創作隊伍。目前起點國際吸引了海外約11萬名創作者,審核上線原創作品超20萬部,近100部作品點擊量超1000萬次。“網絡文學在海外已由原來一般意義上的文學閱讀和消遣,轉變為文化消費的一種新樣式,並形成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與此同時,由原來的中國作者寫作、海外讀者閱讀,轉變為海外本土作者創作、本土受眾閱讀、本土讀寫互動,形成了國際化寫作的新現象。”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何弘介紹説。

  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翻譯是重要影響因素。《藍皮書》同時指出,從搭建渠道、版權售出到翻譯作品過程漫長,翻譯成本居高不下;海外粉絲的自發翻譯收入沒有保障,機器翻譯的質量尚不能令人滿意;對所在國讀者閱讀趣味和特點研究不夠,一流、熱門、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特色的力作傳播受限等是制約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難題。網絡文學如何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讓世界各國讀者通過互聯網了解當代中國的新變化新發展,還需要業界的共同努力。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