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導演陳育新: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 深淵也在凝視你

2020-06-20 15:03:00來源:央視網

  

    人性表達是無止境的。

  導演、編劇陳育新,寫了近30年國産涉案刑偵劇:1994年的《918大案偵破紀實》、1999年的《紅蜘蛛》、2007年的《國家行動》、2014年的《湄公河大案》、2019年的《破冰行動》……

  陳育新很清楚,涉案刑偵劇作為觀眾喜歡的類型劇,會有既定的模式,涉案的烈度和曲折程度是觀眾喜愛這類劇的一個預設前提。“但是我覺得這個烈度是有止境的。為反轉而反轉,最後往往放棄了人物的刻畫,只剩事件。而人性表達是無止境的”。

  正在熱播的《燃燒》,是陳育新繼2007年執導《國家行動》之後,時隔12年再次擔任導演。這部劇從一起跨越30年的陳年舊案入手,以寫實風格還原三代公安幹警,為追求真相、捍衛正義而不懈努力的經歷。

  《燃燒》項目啟動於7年前,當時陳育新接到的是一個“半命題作文”任務——寫一個警察世家的故事,沒有原型。陳育新一開始沒能找到靈感,後來在創作《湄公河大案》和《破冰行動》的過程中,因為訪談了大量公安幹警,才對《燃燒》的故事有了頭緒。

  陳育新將焦點對準“人性”的刻畫:“人的犯罪、墮落,很多時候是因為一個很小的動機和慾望。我把燃燒的焦點對準刻畫人物的內心,他們人生中每個選擇與決定會帶來不同結果與方向。”

  接受記者採訪時,陳育新説,希望通過刑偵劇作給觀眾一些啟發,去重新審視人性。 “人如何面對慾望?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機,一點不能被壓抑的慾望,都有可能讓人墮落……而無論以什麼原因來施加罪惡,罪惡就是罪惡,為此找的任何理由都是不成立的”。

  陳育新引用了尼采的話:“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中青報中青網:自從《湄公河大案》以後,涉案刑偵劇開始回歸,數量變多,你認為涉案劇回暖的原因是什麼?

  陳育新:涉案劇曾經一度有將近10年時間沒有進入到各大衛視的黃金檔。為什麼?當年的涉案劇涉及大量社會陰暗面,有過度的暴力、血腥場面的展現,對青少年有一定的誤導作用。但這麼多年過去後,現在涉案劇重新回歸到黃金檔,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涉案劇中別的題材大量出現,如緝毒題材和經偵題材,題材多元;同時,公安幹警無私奉獻,負重前行,出現一些為誓言不惜犧牲生命的英模人物。涉案劇,是創作者向警察表達的一種敬意。

  中青報中青網:你以前説很多刑偵劇都是套路,你怎麼看待套路?

  陳育新:觀眾喜歡看這個類型,某種意義上是有“追求烈度”的這種慾望在裏面的。但是,為了過度追求烈度,會讓創作者只關心事件的反轉和懸疑。為了反轉而反轉,為了懸疑而懸疑,可能會把這個事件無限放大,導致人物的塑造比較蒼白。烈度是有止境的,人性表達是無止境的。這次《燃燒》,我們堅持要走人性這條路,對準人物,一劇之本都在於塑造人,人樹起來了,劇肯定就樹起來了。

  中青報中青網:把真實的案件變成戲劇化的故事,你的創作心得是什麼?

  陳育新:在《燃燒》的創作過程中,關於懸念的鋪排,跟以往寫這類題材的劇有一點點區別。有些人物,比如“大boss”,我們會出乎觀眾意料地提前暴露他們的身份。傳統上這類涉案刑偵劇的表達,為了反轉,為了有懸疑,人物會藏得深一些。為什麼這麼早去暴露他們?我想提前讓觀眾認識這個人物,接下去就是看他為什麼要作這個選擇和決定。

  刑偵劇的創作,是寫出看似波瀾不驚的生活下面的暗潮涌動,展現一種人如何走向犯罪的過程。緊緊扣住這些人物,你的創新,跟別的劇不同的點就會出來。我們的創作側重於人物,刻畫出一個人罪惡的淵源,寫出每個人在他的人生岔路口的決定以及作決定的艱難,這才是我們所要的人性的極致。

  中青報中青網:在故事性和真實性上,創作者一般會如何進行取捨和呈現?

  陳育新:《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動》都是以真實大案為原型的,我創作的過程中加入了非常多虛構的成分,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我覺得一個成熟的創作者,要通過你的價值觀、創作手法和理念,把現實的、真實的那部分和虛構的部分,完美、統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是一部作品成功的關鍵。

  這個創作理念不光是涉案劇這個類型所需要的,而是所有題材的影視劇創作都可以遵循的一個原則。歸根結底,所有影視劇的創作就是要寫好人物。一部作品能夠讓觀眾記住的都是人物,而不是片子裏面的一些橋段,一些故事。只要把人物寫好了,這部劇就能成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