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名字讀音之爭 你支持哪種觀點?

2020-06-20 15:02:00來源:央視網
 在近日公佈的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有個有趣的現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即歷史名人名字的讀音之爭——關於多音字究竟怎麼讀?以司馬相如的“相”和李調元的“調”最為激烈。事實上,古人名字在現代的讀音爭議在學界一直存在,各有觀點。其最主要的兩種論證方式,一是依據名、字的含義推斷,一則依據平仄格律推斷。

  古人名、字通常相關 二者互證幫助破譯讀音難題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告訴記者,央視當年在製作司馬相如紀錄片時,首先就問到了“相”字的讀音問題,李大明非常肯定地認為應讀“xi岬ng”如,而非“xing”如。

  李大明提出的主要論據是以其名、字關聯互證。司馬相如,字長卿。古人名在前,字在後,名、字通常是有所關聯的。長卿與相如對應,意為公卿王相,當是其父輩師者對司馬相如拜官封侯的希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相如的“相”便只能是王侯將相的“相”,所以應讀作“xi岬ng”。

  關於名與字的關聯,李大明還舉了蘇軾兄弟的例子。

  蘇軾,字子瞻。蘇轍,字子由,兄弟二人名、字皆出自《左傳》中《曹劌論戰》一篇,其中雲:“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這一段話是説曹劌謹慎善戰,通過下車仔細查看敵方車輪的痕跡,又站在馬車上遠望觀察,才下令繼續追擊。“登軾而望之”,“望之”則是瞻,所以蘇軾字子瞻;“下視其轍”,轍是車輪壓過的痕跡,由也有地上的印子、經過之意,如“必由之地”即是必經之地的意思,所以蘇轍字子由。

  李調元的“調”,不少學者認為其讀“tio”而不是“di岬o”,也主要從名、字關聯的角度出發。李調元,字羹堂。“調羹”,其實就是我們平時用的舀湯的小勺兒,也叫湯匙。在古代文化的內涵裏,吃飯常常用以比喻國家治理方面的事,“調(tio)羹”一詞也是如此。《辭海》裏解釋“調羹”就説“亦喻指宰相的職務”。

  古人寫詩重平仄 依據詩歌平仄反推字音

  封面新聞記者此前曾就“司馬相如”讀音的問題採訪四川大學古代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裕鍇,他便認為應讀“xing”如。周裕鍇提出的主要觀點,是司馬相如的名字,曾出現在不少古代詩歌文獻中,而且是有平仄規律的詩歌。如杜甫《酬高使君相贈》雲:

  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在“相如”二字的位置應為平聲字,若讀作“xi岬ng”,則變成了仄聲字。“相如”名字入詩的情況非常多,根據分析,周裕鍇發現它們依據平仄規律多應讀作“xing”,由此提出至少在古代,司馬相如應該讀為司馬“xing”如。

  再如“李調元”的調字,也有學者依據平仄,認為其讀“tio”。楊雲濤先生1988年參加李調元生平與著述研討會時,寫有一詩,雲“綿州爭説李調元”,是“平平平仄仄平平”的格律,“調”字在句中處於平聲字的位置,而“di岬o”是仄聲,“tio”才是平聲。

  李大明與周裕鍇多年好友,二人早年間就曾討論過關於古人名字的讀音,應該依據名、字相關,還是依據平仄聲律的話題。周裕鍇認為古人名、字,並不都有關聯,此時便應當以平仄為依據進行反推讀音;而李大明亦反駁道,古人寫詩也不皆依平仄,而司馬相如的名和字很明顯具有關聯,因此要以此為先。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徐語楊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