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朱子學會”2011年于廈門大學成立,如今已是全球朱子學者交流與研究的重要平臺。作為國家重大招標項目“東亞朱子學的承傳與創新研究”首席專家,朱人求教授表示,朱子文化是以朱子學為核心的前近代中國文化,即宋末以來至元明清以朱子學為核心的近800年中國文化,它是這一時期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系統的集中體現,至今仍深深地紮根于大陸、港澳臺、東亞、東南亞和世界各地華人的生活方式之中。朱子文化是溝通海峽兩岸的文化橋梁和紐帶,弘揚傳承十分重要。
“以朱子文化作為交流內容是很好的切入點,值得深入挖掘。此前在涉臺交流方面有閩臺儒學、書院交流,包括一些公益活動等,既有學術交流也有文化普及推廣,海峽論壇也包含許多朱子文化交流的元素”,朱教授表示,朱子學在元明清都是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兩岸共同信奉,都有共同的文化根基。“台灣自明代得到開發,當時信奉的就是朱子學。陳永華等從福建到台灣後興師重教、興辦書院,使朱子學成為當時官方統治哲學。同時,朱子學對台灣社會文化和教育都産生重大影響,如台灣的書院裏很多供奉朱子,朱子在金門也建書院,朱子家禮成為百姓普遍遵循的生活方式,冠婚喪祭四禮都以此為據,化民成俗。嘉義還有全臺唯一主奉朱文公的朱子公廟,十分少見。而福建同安也有這樣的信仰……”,朱人求表示,朱子的思想影響到整個東亞世界,並演化為東亞世界的官方哲學和最高意識形態,成為近800年來中國社會統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形成了世界性的朱子文化品牌。弘揚朱子文化,既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創新,也與“一帶一路”、“中國文化走出去”緊密相關,對國家的發展戰略是很好的補充。
目前,廈門大學朱子學會已成為當代國際朱子學研究中心之一,不僅從學術層面持續廣泛開展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合作,致力於讓中國文化走出去,讓朱子文化走出去;也從文化普及層面注重培養後繼人才——每年組織約120名來自全球的研究朱子學的專家、碩博士生重走“朱子之路”,參加研習,讓朱子文化薪火相傳,永世不息;並且,通過“兩會”(即朱子學會和中華朱子學會)、“四地”(即上饒婺源縣、廈門同安區、三明尤溪縣、南平建陽區)共同組織推廣,從而服務福建省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據朱教授介紹,朱子學會和中華朱子學會為“四地”推廣朱子文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論指導,讓朱子文化進學校、進機關、進課堂,在百姓生活中普及與宣講,同時提煉各地方朱子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如尤溪主要側重朱子公祭和朱子禮樂晚會,南平主要推廣朱子家訓和進校園的普及讀本,婺源則推廣敬師禮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朱子學等。
朱教授説,朱子學會也借助“朱子網”弘揚朱子文化,打造“永不落幕的朱子之路”。網絡上提供了專家視頻、長年更新的知識競賽題等,內容豐富。受疫情影響,近來與台灣的交流以線上為主。“去年‘朱子之路’也是線上線下同步走,與台灣同時開啟,開營與閉幕和島內同時直播互動,邀請台灣領隊發表致辭,學生一起參與學習,全程錄像。受疫情影響,現在線下課也可以同步開啟網絡授課,島內的學生可以通過視頻課程學習。”
據了解,近年來,由朱人求教授主編的《朱子學年鑒》(至今已連續出版10冊)、《朱子學文庫》(15冊)、《韓國朱子學文獻叢刊》(250-300冊),《栗谷全書》、《蘇頌全集》等書刊陸續出版,《朱子後學文獻叢刊》擬出版100種,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朱子學研究領域,為學術研究、教學和文化傳承提供了詳實數據資料。
【人物簡介】
朱人求,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國學研究院副院長,國家重大招標項目“東亞朱子學的承傳與創新研究”首席專家,兼任中華朱子學會副會長,中國朱子學會秘書長,主要從事宋明理學尤其是朱子學研究。主要著作有《儒家文化哲學研究》《大學衍義》《東亞朱子學的新視野》《百年東亞朱子學》《朱熹大辭典》等,主編《朱子學文庫》《朱子後學文獻叢刊》《韓國朱子學文獻叢刊》(第一輯100冊)等,發表論文一百餘篇,多次獲得省部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