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式在廈門同安舉行

2020-12-23 16:36:00來源:你好台灣網

  你好台灣網12月23日消息(記者 呂葉松)文化搭臺民心通,海絲相連王船開。12月22日,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式、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在廈門市同安區呂厝社區舉行,馬來西亞馬六甲申遺方通過視頻連線對“送王船”申遺成功表示祝賀,稱將以此為契機,共同傳承和發展中馬兩國的共同文化遺産。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于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我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作為閩南送王船的中心區域,廈門送王船當代的傳承傳播最為典型,比較大型的在同安呂厝、思明廈港沙坡尾、湖裏鐘宅、海滄鍾山等14個相關社區村落。而位於同安呂厝的華藏庵是閩南重要的宮廟之一,有270多個分爐位,信眾來自周邊的晉江、惠安、漳州、乃至浙江等地。活動一般每三到四年舉辦一次,包括迎王、造王船、豎燈篙、普度、送王船(踩街遊行及燒王船)等儀式。日前,由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絡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中馬“送王船”申遺成功,是我國第一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聯合申報成功的項目,也是以廈門為主參與申報成功的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項目。廈門市同安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澱豐厚,素有“海濱鄒魯之地、聲名文物之邦”的美譽,同安也是“送王船”舉辦次數最多(152屆)、規模最大、配套最全的區域。同安區相關負責人在開幕式上表示,一直以來,同安區十分重視文化遺産的傳承與保護,此次“送王船”的申遺成功,是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同安區將以“送王船”的申遺成功為新起點,肩負起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歷史使命,當好歷史文化遺産的傳承人和守護者。

  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陳耕表示,廈門與馬六甲都是旅遊城市,馬六甲擁有王船博物館,廈門也辟有王船展示點和相關的民俗傳承中心,中馬聯合申遺成功,有助於提高兩個城市“在世界的可見度”,成為各自文化旅遊的名片,為兩個城市發展帶來新的契機。“‘送王船’的活動延續了600多年,但其背後的文化積累遠不止600年。”陳耕告訴記者,進入新時代,“送王船”承載的傳統文化也有了更多的現實意義,它體現了基層民眾互幫互助、關懷弱勢群體,更展示了人們不斷走向海洋、認識海洋的過程。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