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美國劍指“中國製造2025”,兩岸産業合作仍大有可為

2018-04-27 15:22:00來源:你好台灣網

  在這次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表面上的訴求是希望減少中美貿易順差和保護美國知識産權。但美國並不只是想要在談判之前提升籌碼,以在中美貿易中多撈一點好處而已,其實質是21世紀世界上兩個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在經濟領域展開的全面較量。美國挑起這次貿易衝突的戰略目標,就是要讓自己最強的競爭對手失去挑戰自己地位的競爭能力和潛力。

  美國真正重視的不是順差問題,而是中國的經濟和技術挑戰,是中國製造2025。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佈的對中國中興通訊的出口禁令,直接針對的就是中國製造2025,目標就是阻止中國在下一代5G無線發展服務中成為世界領先者。美國公佈的要對中國出口産品加稅的1333種産品,高達70%的産品與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一致。所以,從戰略角度遏制中國的崛起,才是美國挑起這次貿易摩擦的真正原因。

  一直以來,兩岸産業合作主要的消費市場都集中在歐美,代加工的産業模式使兩岸企業在産業價值鏈中處於一種低附加值的位置,獲利較少,而且經常會面臨競爭加劇,利潤率下滑等嚴峻挑戰,在中美貿易摩擦中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因此從長遠來看,兩岸要進一步合作,提升自己在全球産業鏈中的位置。大陸經濟仍在改革中快速發展,擁有龐大的市場和眾多的技術人員,這有利於兩岸企業開展産品研發和建立自有品牌。近年來隨著大陸供給側改革、內需市場成長、“一帶一路”商機以及本土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的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開始重視擴展大陸內需市場,並且把融入大陸市場主導的供應鏈作為自身轉型升級的新方向。大陸近年來引領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這些新型經濟發展潮流,也將為台灣企業轉型發展産生深遠的影響。

  目前大陸正在積極落實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惠臺31條,覆蓋面廣,含金量高,為台灣企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對台資企業來説,在保持信心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再加強兩岸的民間企業合作方面,充分發揮兩岸企業家、專家、科研人員、主管部門官員的比較優勢和主觀能動性,深化兩岸産業在發展方向、核心技術領域以及管理環節的合作,企業間合作動力是維持推動兩岸産業合作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根據4月22日中華之聲《兩岸開講》欄目整理 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朱磊)(編輯 魏倩)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