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大陸對台灣民眾的“磁吸效應”越來越強

2017-12-13 14:42:00來源:你好台灣網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大陸極力推動兩岸實現“三通四流”(“三通”即海峽兩岸通郵、通商、通航,“四流”為學術、文化、體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1987年,台灣當局宣佈開放台灣居民到大陸探親,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被打破。30年來兩岸交流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不斷在擴大、深化,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局面,兩岸的人員往來,經濟、文化、社會聯絡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去年5月份民進黨上臺以來,台灣局勢與兩岸關係形勢出現了複雜表現,但大陸方面仍在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十九大報告特別提出,要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今年以來,大陸方面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便利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比如,發佈了20條擴大開放措施,進一步支持台資企業投資大陸;建立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鼓勵台資企業向中西部地區拓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台商走電商”,幫助台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為台灣同胞乘坐民航班機與搭乘高鐵出行提供購票、取票方面的便利;放寬台灣同胞在大陸事業單位的就業地域;開放在大陸就業的台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擴大取得大陸律師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職業範圍等。近期,大陸有關部門又相繼出臺了三項便利台灣學生到大陸來學習和就業的政策措施。一是自今年10月1日起,凡參加台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台灣高中畢業生,都可以直接向大陸200多所招收華僑和港澳臺地區學生的高校申請就讀。二是教育部日前要求各地各高校為台灣畢業生在大陸就業提供針對性強的就業指導和諮詢,為有就業意願並且符合條件的台灣畢業生發放就業協議書、簽發就業報道證。三是財政部、教育部修訂台灣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將台灣學生獎學金分為本專科、碩士、博士三個類別,在原有的一、二、三等獎之上又增設了特等獎,獎勵金額與國家獎學金相同;各等級的獎學金金額和獲獎名額均有較大幅度增加。下一步大陸還將繼續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進一步增進台灣同胞福祉。這一系列大陸推進兩岸交流,尤其是青年交流的舉措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隨著大陸的經濟的不斷發展,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觀感也在發生改變,特別是通過雙向交流了解到大陸的真實發展情況,認識到大陸的快速崛起,大陸對台灣人才的“磁吸效應”越來越強。

  大陸對台灣人才産生的積極效應既有台灣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變化的原因。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佈的“2017年IMD世界人才報告”,台灣在評比的6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行第23,其中在生活成本及人才外流項目上第47、商業環境吸引外籍人才及企業攬才也僅名列第44,主要原因在於台灣長期以來經濟增長緩慢,平均薪資比其他地區低,缺乏吸引外籍人才的優勢,島內人才選擇到島外發展也是意料中的事情。而經濟成長快速的大陸自然成為很多台灣人才的首選。從去年的數據來看,大陸已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五省的經濟規模超越台灣。另有《2017胡潤財富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月,大陸擁有千萬資産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47萬,增長率9.7%,其中擁有千萬可投資資産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74.9萬;擁有億萬資産的超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9.9萬,增長率11.6%,其中擁有億萬可投資資産的超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5.9萬。這些數據直接説明了大陸資産累積速度之快,大陸企業發展迅速,高薪職位多,發展平台大,對台灣人才極具吸引力。反觀台灣拒絕搭乘大陸經濟發展快車,甚至台灣當局還在阻礙台灣人才與大陸企業之間的合作發展,這種政策視野對台灣經濟發展絕對就不是好事。(根據12月10日中華之聲《兩岸開講》欄目整理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朱磊)(編輯 姚思寒)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