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阿合作如何為世界注入確定性?

2020-07-12 14:2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當今充滿著不確定因素的世界,中阿友好合作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鮮明的確定因素之一。”在11日舉行的“新冠疫情下中國與中東合作:傳統友誼與共創未來”線上論壇中,中國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前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的這句話引發與會人員的共鳴。

  與會的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學者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世界發展最大不確定因素的當下,中阿合作抗疫為國際團結抗疫樹立典範,為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注入確定性。

  面對疫情蔓延:老朋友守望相助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多國遭受衝擊。在中國抗疫艱難時刻,沙特國王是全球第一個同中國最高領導人通話就抗疫表示支持的外國元首;多個阿拉伯國家向中國提供物資援助;阿聯酋和埃及在地標性建築和古跡上亮起聲援中國的口號。

  當中東國家遭受疫情重創,中國及時投桃報李。據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已向地區國家援助了過百萬人份的檢測試劑盒,上千萬數量的抗疫物資,同22個地區國家舉辦了專家視頻會,向8國派出了醫療專家組。

  “中阿團結合作抗疫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中阿兩大民族千年友好往來的歷史遺産。”巴勒斯坦前駐華大使穆斯塔法薩法日尼表示,中阿始終保持著休戚與共的關係,有著長久合作的動力。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中阿在疫情期間的守望相助為國際抗疫合作樹立了典範,同時兩者的互動豐富了中阿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也為世界範圍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樣本和參考。

  面對經濟壓力:真夥伴危中尋機

  研討中,北京語言大學中東學院院長羅林分享了兩個中阿貿易合作的案例:疫情期間,沙特政府將一家中國浙江的公司列為保障民生供給的重要物流企業,使其在沙特配送服務網絡所覆蓋的城市由60個增長到100個;與此同時,黎巴嫩最著名的巧克力在中國購物網站吸引了9萬多粉絲。

  這是近期中阿經貿合作的縮影,據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逆勢增長11.7%,貿易額增長3.2%。1月至5月,中國對部分阿拉伯國家,如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埃及、黎巴嫩等國家的部分貿易數據仍保持了正增長。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劇增,羅林認為此時中阿貿易不退反增,表現出了兩者經濟合作極強的韌性,也為將來互利共贏打開新局面。

  阿聯酋扎伊德大學教授喬納森福爾頓也有同樣的看法,他以“一帶一路”為框架,分析了中阿合作的機遇,指出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疫苗研發等新態勢外,數字經濟會成為海灣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在與此相關的5G網絡等技術領域裏,中國企業有望發揮巨大作用。

  面對單邊主義:古文明為正義發聲

  世界範圍內疫情的此消彼長讓人們意識到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只有合作才可度過危機。但現實並不盡如人意,一些國家、個人將疫情政治化、奉行單邊主義,以鄰為壑,阻礙全球抗疫進程。

  從中國—阿拉伯國家政黨對話會特別會議上阿拉伯國家政黨領導人的表態,到中阿合作論壇第九屆部長級會議通過的《安曼宣言》,與會學者總結中阿近期互動,強調中阿作為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政治力量要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劉中民表示,疫情下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思潮更加嚴重,國際合作變得更加困難,而中阿悠久的文明都有重視集體、包容他人、扶貧濟困的道德價值,既在中阿抗疫合作中得到體現,也為未來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找到合作的基礎。

  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伕説,疫情讓人們看到現有生存方式對於價值觀和大自然的損害,加強全球治理與文明轉型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同為文明古國,應當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完)(李京澤 黃鈺欽)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