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感撞上技術流 古裝網劇紅了

2020-01-11 09:13:00來源:科技日報

  玉淵雜譚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上網看劇日漸成為人們“刷視頻”的主要形式之一,影片製作方也越來越傾向於網劇的拍攝與製作。近年來,我國已掀起了“網劇熱潮”——《慶餘年》《鶴唳華亭》《大明風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古裝網劇歲末在各大視頻平臺熱播;穿越而來的范閒、在逆境中不但成長的蕭定權、端莊美麗的孫若微等角色形象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上鮮活地演繹著扣人心弦的故事。

  古裝網劇,顧名思義便是在網絡平臺上映的古裝劇集。其日漸成熟豐富與備受追捧的背後,更是離不開“網絡”與“古裝”的兩個關鍵要素。

  作為一個由來算不上已久的藝術品種,網劇與熒屏視劇不同的是,它可以由觀眾隨意即興點播,具有快速、便捷的優勢,因而深受年輕網民的青睞。隨著時間的發展,網絡劇和電視臺同播的現象越來越多。近年來逐漸出現“先網後臺”現象,部分劇集先在網絡平臺播出,再由衛視平臺購買播出。

  當然,除了快捷方便,網劇最大的優勢還是其互動性與技術流。可以發送表情包的彈幕讓觀者邊看劇邊言簡意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感受;AI面部識別功能讓觀眾一鍵獲得劇中角色的扮演者信息;倍速播放功能讓觀眾在不“跳播”的條件下快速了解劇情發展;“只看Ta”功能幫助觀眾篩選出自己想看的角色與情節……

  而古裝劇則一直是國産電視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于幾乎清一色的現代裝的美劇,在國産劇中至少佔據半壁江山的古裝劇絕對是獨樹一幟的中國特色。

  回顧近年來的古裝網劇創作,以唐宋明清四個朝代為描繪對象的劇集都出現了代表作品:《長安十二時辰》既講述了“保衛長安”的精彩故事,又展現了盛唐的繁華美麗;《大明風華》以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和故事為藍本,描繪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大明曆史;《延禧攻略》對清朝生活進行精細復刻……這些細節都讓觀眾一步步領略中華服飾之美、禮儀之美、語言之美、書法之美,全面的展現出了中華古典文化的內涵,無形中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這一點從時下眾多的漢服愛好者身上就能得到印證。

  在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我國的影視傳媒一直都處在模倣階段,一直缺乏定位明確的表達方式。現如今優秀的網劇在創作上別開生面,真善美的價值追求、歷史氛圍的高度還原已經成為了古裝劇探索的新方向,這有利於觀眾汲取歷史智慧,提升審美修養。

  中華五千年文化,可以取用的素材很多。古裝題材仍是當下網劇創作的重要陣地。尊重歷史邏輯、反映歷史風貌、弘揚傳統文化,這必須成為創作者自覺追求的目標。

  事實上,無論是古裝戲、近代戲還是現代戲,創作邏輯都要落腳到現實生活之中,正如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所説:“我們要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編織故事,從創作之初就本著講好‘中國故事’的初衷,打造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歷史題材作品。”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