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驊呼籲重視中華文化 避免台灣成為失根的蘭花

2017-09-26 09:49:00來源:你好台灣網

  台北的重慶南路書街是台北市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之一,這裡曾經書店雲集,鼎盛時期曾達百餘家。現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服裝業、旅館業、餐飲業的店面也漸漸增多,而書店僅剩下了十余家。

  9月14日,在重慶南路書街,兩岸的出版界人士齊聚一堂,大陸第八屆古籍藝術類圖書暨首屆線裝圖書展在沈榮裕先生經營的天龍書局開幕,而“書街”、“古籍”、“線裝圖書”、“兩岸”等這樣的一些字眼,也不禁讓人想起台灣島內近日高中語文課綱修改中所謂的文白之爭。在書展的現場,開幕式來賓、台灣時事評論員張友驊,從這家書局的興起,從自己讀書、買書的經歷,痛批課綱的不斷修改,造成台灣學生對中華文化認同的混亂,對社會的發展非常不利。

  張友驊是書街的老顧客。他説,從17歲開始就在這裡買書,到現在61歲,買了5萬多本書。“不能讓紙質書消失,讓它長久保存下去,這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也是我們這一代文化人應該盡的責任。”

  在滿是古籍和線裝書的天龍書局中,張友驊談起古籍的重要,也談起了台灣現在對古籍的輕忽,他認為繼續這樣下去,台灣有可能成為失根的蘭花,不能長久。

  “由於受到政治氛圍的影響,台灣對於古籍越來越不重視,書也越印越少,甚至有的已經停印。過去台灣一直以中華文化而自豪,如今從古籍的影印來看,我們離中華文化越來越遠,年輕人越來越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到了最後,台灣的根究竟在哪?這是當局需要慎重考慮的一件大事。”

  蔡英文當局從去年的5月20日上臺以來,進行了一系列“去中化”動作,並試圖對台灣中學的語文和歷史課綱等進行修改。在談到當局對課綱進行的修改時,張友驊説,台灣最近幾年因為政治的紛擾,多次修改課綱,造成民眾對中華文化認同的混亂,對於學生也成為一種莫名其妙的負擔。他們想要改變課綱,但是終究改變不了學生認同中華文化的事實。(根據9月15日中華之聲《兩岸開講》欄目整理 台灣時事評論員 張友驊)(編輯 姚思寒)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