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炒上天”:一餅可以買一輛寶馬,一提可以在廣州買一套房?

2021-04-21 13:21:00來源:新華網

  “特效茶”“辦事茶”“金融茶”,“一片(餅)可以買一輛寶馬,一提可以在廣州買一套房”……眼下正是春茶上市時節,茶葉再次上演瘋狂爆炒的戲碼。

  “新華視點”記者對茶葉市場調查發現,打著各類名目的營銷亂象層出不窮。不少茶葉質量難辨、價格混亂,動輒標價數十萬元甚至數百萬元。很多茶葉營銷已經超越生活飲用品範疇,或欺詐消費者,或潛藏腐敗風險,或變身金融産品製造圈錢騙局。

  炒作“噱頭”花樣多,價格高低靠“忽悠”

  記者在一些茶産區發現,隨著近年來茶産業蓬勃發展,為應對激烈市場競爭,一些商家誇大宣傳進行“無底線”炒作。

  ——鼓吹“山頭茶”“特效茶”。

  雲南省一茶山的古茶樹,今年鮮葉預訂價格最高每公斤超過1萬元。一名茶農説,小區域的毛茶不加價很難買到。在部分名山頭,每年春茶季村口都會設置檢查點,防止外來茶青混入。

  為銷售茶葉,貴州省某地以海拔高度作為賣點,註冊“雲上2330”的商標,準備以2330元一斤的價格售賣,包裝袋上寫著“全球海拔最高茶園 中國高山生態有機茶之鄉”。

  而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記者看到一款福建土樓金線蓮養肝茶,宣傳有降火解酒益肝清熱的功效,一款新疆羅布麻茶也説有保健輔助降血壓的作用。一些茶葉附帶神話傳説和“天龍八步”等沖泡心經,以“當地長壽老人和雙胞胎佔比多”來佐證茶葉奇效。

  ——盛行“辦事茶”“送禮茶”。

  記者在貴陽市花果園太升茶葉市場看到,不少商家在顯著位置懸挂著“2021年新茶上市大量批發”的字樣,有的還提供茶禮定制。

  在京東商城,一款2021安吉白茶新茶禮盒裝500克售價29999元,下面備註“內置全額發票,送禮有面子,茶到事成”。客服人員稱:“同價位我們家茶葉若不是最好,本店分文不取。”

  在拼多多上,一些商家在産品頁面顯著位置標注著“領導喝的茶”等字樣。從事黑茶經營的店主文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幾家店舖銷售的八成為禮品茶,且多為熟客送禮,逢年過節更是銷售火熱。

  ——渲染“投資茶”“金融茶”。

  “288萬收下8片白菜”“一片(餅)可以買一輛寶馬,一提可以在廣州買一套房”……在抖音上,記者看到一些收茶的博主經常發佈帶有類似文案的視頻。業內人士説,所謂“一片”就是一餅,一提有7餅。網絡營銷的視頻顯示,一片茶價格在28萬元至32萬元之間,一提茶最高達255萬元。

  有知情者説,這些視頻有的虛構交易行為,故意炮製稀缺行情,目的就是尋找“接盤俠”。

  涉茶腐敗案、詐騙案屢屢發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表示,當下茶行業動輒就宣講古樹、山頭,巴不得每一株樹都不一樣,甚至每一棵樹上的頂上和下面的又不一樣。他認為,這麼多“玩法”實際上就是無序發展,有損行業健康發展。

  一些茶企老闆表示,儘管他們在生産端從嚴把控,但對於茶販子在後續貼牌拼裝的行為,他們完全無能為力。

  貴州省思南縣茶桑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蒙天海説,各地都有地方標準,每個企業也有各自生産、加工標準,茶商完全靠個人選擇。他説,近些年,茶葉生産成本上升,加上市場炒作,價格變動很大。

  茶葉標準不一,定價隨意性大。價格缺乏透明的茶葉,近年作為雅賄滋生了大量腐敗。業內人士透露,一些茶葉作為公認的名貴土特産,形成了私人定制、特殊專供的渠道,往往“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買”。這種隱秘的茶葉潛規則,已經超越正常人情往來,一些名貴茶葉成為行賄的重要禮品。

  記者發現,近年來,與茶葉有關的腐敗案件屢屢出現在紀委通報中。

  “毛尖茶1盒,散裝茶葉6袋……”貴州省紀委監委去年6月通報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隊原政委劉建收受茶禮問題;某駕校校長為得到關照,兩次為其支付7.7萬元的茶葉款;在今年播出的專題片《正風反腐就在身邊》中,福建泉州隔離觀察點坍塌事故當初消防過關,也離不開消防中隊對面茶葉店老闆的推波助瀾。

  近年來,茶葉還被投機者瞄準。炒茶有暴利,“年份”老茶被追捧。雲南農業大學龍潤普洱茶學院院長呂才有説,除了日常消費,茶葉因個人喜好懸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藝術品的特殊屬性,價格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文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年,一些熱門“投資茶”只要搶到貨,轉手就可以翻倍賣,收入簡直是暴利。所以,有些人不惜借錢、拋售房産投資購買。當前,一些茶葉價格雖然越炒越高,實際上“有價無市”難以變現,投資者虧損嚴重。

  有不法分子也利用投資者追求高額回報的心理實施犯罪。2019年,貴州省貴安新區公安局通報一起“茶票”網絡平臺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1.97億元。警方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在網絡平臺上發行“茶票”,通過內部操縱交易價格,非法套取3000余名投資人的資金。

  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

  受訪人士認為,茶産業健康發展,不能走向價格虛高,甚至變身收藏品、金融衍生品的道路。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要立足廣大普通消費者,提供品質安全、價格合理的産品。農業、市場監管、紀委等部門應加強干預引導,及時對一些苗頭性問題打擊處理,防範背後“四風”問題與腐敗風險。

  “茶葉行業的發展要強調綠色、健康、理性,如果變得讓普通老百姓喝不起,不會有長遠的未來。”福建某家烏龍茶店舖經營者陳先生表示。

  雲南淩雲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孫文傑律師認為,主管部門需要增強服務意識和監管力度,加強行業管理,指導行業健康發展。

  文先生認為,政府不要盲目鼓勵擴大生産,應堅持對工藝和標準指導。以湖南某地為例,近年來註冊了200多家黑茶企業,多是一些小作坊,産品質量參差不齊,銷售手段上也是“各顯神通”。但由於消費者口碑差,透支了市場信譽,産業並沒有做大。

  貴州茶産業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陶光燦建議,受制于種類繁多及其鮮明的地理特徵,很難建立統一的茶業評判標準。應進一步提高茶産業集中度,建立標準化的工業模式,打造有影響力的茶葉品牌,通過大企業整合市場、規範標準。此外,還應通過大數據手段,對茶葉的種植、加工、銷售進行全過程追溯,建立全鏈條的品質監管體系。

  昆明茶葉行業協會會長劉益成建議茶葉愛好者理性消費。他説,茶葉雖有保健功效,但畢竟不等同於藥物。不同體質的人對茶葉生理反應不同,對於聲稱有治療功效的茶葉宣傳必須保持謹慎、警惕。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