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開始立遺囑:理性看待生死,也求心理安慰

2021-04-05 09:21:00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今年剛滿18周歲的大一新生小紅(化名)來到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為自己訂立遺囑。小紅希望把存在銀行卡裏的2萬多元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小紅最傷心難過時給予了支持和關愛。

  “立遺囑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以後會更加認真地活著。”小紅説。

  儘管並沒有把這筆錢留給父母,但小紅表示,以後掙的錢可能會往這張銀行卡裏放,如果資産增多可能會重新訂立遺囑,增加遺囑繼承人。

  中華遺囑庫近日發佈的《2020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訂立遺囑。2017年,有55位“90後”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了遺囑,截至2020年底,這一群體人數合計已達553人。

  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湯婷婷表示,立遺囑的“90後”中,80%擁有獨立住房,這部分人群中,其父母買房挂在子女名下的現象比較多見,還有些父母會將自己的部分股權挂在子女名下,“這也是為什麼這些人要訂立遺囑的重要原因,防止自己發生意外財産丟失”。

  1999年出生的小瑞便是出於這一原因于2017年立了遺囑。當時,他只有18歲,這是目前中國允許訂立遺囑的最低年齡。

  原來,在小瑞不滿2歲時,父母就離異了。他的媽媽努力為事業打拼,沒有再婚,一個人開了3家公司,購買了多套房産,大多在小瑞名下。

  小瑞快18歲時,計劃出國讀書,媽媽同去。臨走前,他的母親來到中華遺囑庫,想在遺囑中將所有財産都指定給小瑞。但是,經過詳細的諮詢,母親得知,如小瑞發生意外,他的生父也有一半財産繼承權。想要做到萬無一失,小瑞也需要立一份遺囑,指定財産全部給媽媽或其他指定繼承人。

  了解到這樣的情況,小瑞在18歲生日的第二天就訂立了一份遺囑,力求最大限度地保護母子財産。

  更多的年輕人立遺囑是出於心理需求。

  “許多人工作很忙,精神壓力大。立遺囑的過程中,他們會思考生死的問題,想開了,壓力就有所減輕。”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二登記中心主任馬曉萍説。

  有些年輕人立遺囑是由於受到職業或一些事情的影響,對生死有了深刻認知。

  “一些年輕的醫護人員會來立遺囑,他們見多了生離死別。還有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來立遺囑是因為自己的偶像、籃球巨星科比去年突然去世,由此感到生死無常。”馬曉萍介紹。

  年輕人的遺囑財産種類相較老年人也更加多元,支付寶、微信、QQ號、各類遊戲賬號等虛擬財産十分常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華遺囑庫開通了“微信遺囑”小程序留言功能,這一功能的使用者中,年輕人也是主力軍。

  2020年,中華遺囑庫共收到近7萬份“微信遺囑”。立微信遺囑的用戶中,20歲至30歲之間的人群佔比38.7%;其次是20歲以下的人群,佔比27.4%。

  從內容上看,大多數人會給愛人、家人留下心裏話,而這些話,平時很難向對方親口説出。還有些人提出,希望指定某人替自己照看父母和寵物。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表示,微信遺囑更多體現的是感情寄託功能,不包含財産分配事項。

  馬曉萍表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訂立遺囑,體現出全社會對死亡的認知更加開放、理性。“在生前安排好後事、避免紛爭,其實是法治社會中比較合理的安排,如今這一理念已日益被人所接受。”

  在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二登記中心的電子屏幕上,可以看到這樣的提示——“錄像時不要哭泣,立遺囑是開心的事情”。

  自2013年啟動運營以來,中華遺囑庫在全國設立了11個登記中心、60個服務中心,登記保管了超過19萬份的遺囑。目前,中華遺囑庫對60歲以上、名下僅一套房産的老人免費。對於不符合免費範圍的市民,將提供專業市場化服務,遺囑終身保管。各地服務價格不同。在北京,保管一份遺囑的收費一般在9000元以上。

  但是,中華遺囑庫的服務仍存在一種潛在風險——如果立遺囑的人去世了,且此人也沒有告訴別人自己在遺囑庫有遺囑、未在生前安排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定期聯絡其親屬,那麼,這份遺囑可能永遠不會啟動。對年輕人來説,這一風險更高,因為許多年輕人不願意或還來不及對身邊的人説出遺囑中的安排。

  馬曉萍表示,中華遺囑庫正在主動聯絡相關部門,爭取做到與個人信息的互聯互通,這樣有利於遺囑更好地發揮效力。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