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風口之下 家電回收重塑回收産業鏈

2020-07-11 10:08:00來源:央視網

  

  

  有閒有品的線上品質管理系統,具有自動預警風險、調配運力、實時獎懲、數據推送等功能,通過幾十台電腦終端即可實現全國服務網點實時管控。(資料圖片)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完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明確將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規範有序、運行順暢、協同高效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在家電回收市場掀起了一波浪潮。

  隨著互聯網對行業的改造效應,近年來有閒有品、京東、虎哥等互聯網企業陸續入局家電回收領域,涌現出了一批新型可推廣、可複製的家電回收方式,家電回收逐步站上“互聯網+”風口。

  重塑回收産業鏈

  “收廢舊冰箱、電視、洗衣機咯……”帶著濃重口音的一聲聲吆喝,曾定格了一代人對廢舊家電回收行業的印象。但如今很多消費者可能會面臨這種煩惱——家電更新換代快,直接丟棄有點可惜,賣給回收商販又相對麻煩。

  “家電回收是剛性需求,但又屬於重體力勞動,客戶自身很難完成。長期由遊商小販提供服務,造成了‘價格不透明、服務不規範、安全無保證’的行業現狀,某種程度已經成為社區管理、市容管理的難點和痛點。”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有閒有品創始人兼CEO張國柱説。

  不僅如此,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正處於家電報廢高峰期。張國柱結合官方和市場數據判斷,我國境內每年需要回收處置的大家電約為1.2億台,小家電約為1.8億台。這麼大的市場需求,僅靠流動小販來回收各家各戶的廢舊家電顯然不太現實。

  在傳統家電回收模式中,渠道鏈條很長,中間成本過高,導致二手家電銷售價格高、售後無保障等問題,制約了二手家電循環流通。這種混亂無序、需求剛性的業務恰恰適合發揮互聯網應用價值。

  為此,有閒有品推出了“自收、自修、自售、自保”閉環業務模式,有效減少了不必要的中間渠道,旨在保證商品質量和客戶售後權益。

  “通過互聯網技術應用連接供需兩端,客戶能夠線上下單、估價,回收技師線上接單、線下上門,平臺利用互聯網定位和溯源等技術,對技師實行服務軌跡、服務規範、商品處置有效管理,從而發揮家電回收服務‘價格標準化、服務規範化、管理體系化”效應。’張國柱説。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郭玉文認為,目前我國廢舊家電回收體系不健全、廢舊家電流向不明確。為此,《關於完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將回收體系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廣泛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智慧、高效、可追溯、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體系。可以預期,未來我國廢舊家電回收模式將豐富多樣,並涌現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新型回收模式。

  拓寬就業新空間

  在張國柱看來,互聯網在重塑家電回收行業的同時,也帶動了産業鏈各環節的創業與就業。

  “家電回收屬於勞動密集型業務,人均每天服務8個至10個訂單,隨著訂單增加,相應的回收技師數量也要同比增加,是典型的規模經濟。家電回收完成後需要經過維修、清洗、質檢程序,也需要一批專業技師。在二手家電流通業務裏,還需要一批負責門店經營、配送安裝、售後維修人員。所以,由家電回收開始的後市場服務鏈條中,有足夠空間吸納適齡勞動者就業。”

  互聯網回收解決了王師傅一家的就業問題。王師傅在北京市朝陽區做回收業務,愛人和父母則在河北邢臺縣城開了家二手店,把從北京等大城市回收來的閒置二手家電快速流通到小城市,拉動二三線城市消費,帶動鄉村就業。

  “出於家電回收後業務鏈條的品質要求,整個鏈條從業者必須在個人信譽、專業技能等方面做到互補,才能確保市場品質,所以這一行業非常適合‘家庭式’或‘村鎮式’聯合經營,並就此形成不同形式的創業單元。”張國柱舉例説,有閒有品在固定服務區域裏會組建一個“家庭創業單元”,年輕人負責回收推廣,中年男性負責維修質檢,中年女性負責門店經營,這种經營模式效率很高,管控難度很小。幾個“家庭創業單元”有效鏈結,就能構成一個比較大的“村鎮創業單元”。

  同時,今年有閒有品還重點探索在高校開設閒置流通創業店和社區以舊換新創業店。“目前,高校師生對小家電存在季節性、功能性短期需求,我們選擇高校作為小家電租賃業務流量載體,通過提供免費場地和創業扶持基金,嘗試拓展大學生校內聯合創業試點,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業機會。”張國柱説。

  “大聯合”有“大市場”

  日前,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中國物資再生協會與阿裏巴巴、國美、京東、蘇寧、有閒有品等20家相關企業聯合發起了《家電“以舊換新”倡議書》,呼籲廣大消費者通過以舊換新等方式,使用網絡化、智慧化、綠色化産品,淘汰超安全使用年限的家電,交售合規企業處置,推動家電更新消費。今年“618”活動期間,各平臺紛紛推出了以舊換新優惠活動。例如,京東推出了以舊換新折上折、“小家電以舊換新享95折支付優惠”等多種活動;有閒有品回收訂單達到26萬多單,同比增長279%;其中小家電以舊換新訂單3.5萬多單。

  “從活動效果看,同比增長較高,原因一是疫情前期消費受到抑制後産生報復性釋放;二是今年以舊換新優惠力度之大刺激了創新業務。比如,今年的空調以舊換新,客戶可以得到挂機300元、櫃機600元的高額優惠;小家電以舊換新是多年來首次推出的活動,活動的新穎和價值都直接拉動了換新消費。”張國柱認為,家電作為剛性消費商品,易於喚醒客戶消費需求。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秘書長于可利認為,家電以舊換新活動主要是發揮市場作用,依靠家電生産商、銷售企業、電商平臺等相關機構聯合開展,行業協會組織各相關機構落實具體工作,擺脫依賴政府補貼的以舊換新模式,探索通過創新商業模式來推動家電以舊換新。

  隨著政策不斷推動及行業發揮示範作用,近年來互聯網家電回收企業越來越多。業內認為,參與的企業越多,市場的規範度越強,客戶的認知和美譽度越高,這對整個行業的喚醒和提升將起到積極作用。

  在張國柱看來,我國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家電行業有諸多可以創新的空間,在這樣大的市場規模下,各個平臺不應該成為簡單的競爭關係,而應該成為一種優勢互補的合作夥伴。“各個平臺完全可以聯合起來,在回收運力、線上運營、商品處置、品質管理、流量獲取等各環節發揮各自所長,資源共享,構建一個行業互通互惠平臺,為客戶、從業者、合作夥伴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當然,由於互聯網家電回收模式起步較晚,對於整個行業和市場而言,仍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關注和解決。

  “比如,如何與行業管理部門開放和共享業務數據;如何與社區物業建立有效的推廣和服務機制;如何對從業人員開展技能培訓和執業資格認證;如何推進家電回收和流通標準化;如何把家電回收轉變為環保回收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從業企業持續關注、創新驗證。只有這樣,家電回收行業才有可能在積攢足夠勢能後厚積薄發。”張國柱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秉志)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