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面而來的新時代鄉村畫卷 承德話劇團續寫“青松嶺”故事

2021-06-07 10:11: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青松嶺的好日子》舞臺照。承德話劇團供圖

   鄉村題材一直是舞臺創作的重點,也是難點。難在哪?以一部2個多小時的話劇為例,能不能捕捉到農村裏最鮮活的人和事?能不能提煉出老百姓愛講的話,讓這些話散發出泥土的芳香?能不能既寫出農村變革的歷史縱深感,又寫出鄉村振興的新景觀?都是鄉村題材能否寫好的關鍵。

   近日,由河北承德話劇團創排的《青松嶺的好日子》通過講述大學生村官回鄉帶領鄉親們以綠色産業還綠水青山的故事,引發觀眾強烈共鳴和好評。作品濃厚質樸的鄉土氣息、詼諧睿智的語言、鮮活飽滿的新農民形象以及對中國共産黨執政為民主題的深刻開掘,為當下鄉村題材舞臺創作帶來啟示與思索。

  為鄉村發展變遷振興立傳

   話劇《青松嶺的好日子》自創排之初就備受期待。上世紀60年代初,由承德話劇團創排的劇目《青松嶺》曾兩次搬上銀幕,在全國産生廣泛影響。

   對於劇作家孫德民來説,這是一次相隔半個世紀的再創作。上世紀70年代初,孫德民跟劇作家張仲朋完成電影《青松嶺》之後,就一直默默牽掛著青松嶺的變遷。一個老典型、老山村,如何在新時代迸發新活力、創造新輝煌?半個世紀來的所見所想所思所感時刻衝擊著他的心靈,最終孫德民決定二次創作“青松嶺”,為中國鄉村發展變遷立傳。

   為了寫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青松嶺的發展歷史縱深感,孫德民對《青松嶺的好日子》的戲劇結構做了巧妙設計,劇中的主人公——大學生村官秋歌是當年電影《青松嶺》中錢廣的外孫女,她以老師李保國為榜樣,決心回家鄉青松嶺創辦農業園,以科技興農的方式幫助父老鄉親脫貧致富,以綠色産業的發展還青松嶺一片青山綠水。

   從人物關係和情感脈絡上看,話劇《青松嶺的好日子》可以説是《青松嶺》的續集,但它又是一個擁有多重主題的作品,大學生村官、綠水青山、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話題囊括其中。在劇作家的藝術加工下,這些主題並沒有生拼硬湊之感,而是自然地融合到一起,環環相扣,互融互通,為觀眾徐徐展開了一幅宏大火熱的新時代鄉村畫卷。

  在歷史與現實中描摹初心

   如果只是人物和情感上的關聯,同一題材的二次創作只能達到結構上的精巧。《青松嶺的好日子》尤為突出的是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以寬廣和深邃的目光,回望半個多世紀來中國農村發展走過的道路,挖掘背後的主線。

   劇中的老書記王保忠帶領青松嶺人,從當年的“割資本主義尾巴”邁進了改革開放,分了田,辦了澱粉廠,帶領鄉親們致富。青年農民立春打工致富,回鄉辦廠,又拆了廠辦農業園。在這個過程中,青松嶺人有不解、有困惑,但他們還是跟上了時代的腳步,在黨和政府的指引下,最終過上了“青松嶺的好日子”。

   劇中借用秋歌的話説道:“從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聯産承包、分田到戶,一直到今天土地流轉,成立專業合作社……不管什麼形式,都是為了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咱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為了這個,這麼多年,我們黨在不斷地摸索、調整、完善。俗話説,沒上過高山,不知風大,沒趟過河,不知浪急。遇到風,遇到浪急咋辦?學會乘風破浪!”

   通過三代青松嶺人的故事,《青松嶺的日子》折射了中國農村的發展變遷,在對過往的回望與對現實生活的讚美中,以一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表明,不論時代如何變化,讓農民過上好日子都是中國共産黨一直不變的追求。這種對中國農村道路不斷探索完善的思考以及對中國共産黨執政為民初心的刻畫,在當下描寫農村變革的創作中是新穎的,也是深刻的。

  散發著泥土的芳香

   文藝創作要紮根人民、紮根生活,鄉村題材更是如此。不去和農民交朋友,沒有生活,就不會有冒著熱氣的“泥土味”,也就接不了地氣,聚不了人氣。

   孫德民與承德話劇團合作了近60年,也成就了他們“山莊戲劇”風格的形成。“山莊戲劇”包括歷史劇和現代戲,近年來更是以反映當地生活的農村現代戲而聞名。以承德農村為創作基地,孫德民先後創作了多部反映當下農村生活的劇作,如《棋盤嶺傳》《喊山》《霧蒙山》《塞罕長歌》等,叫好又叫座。

   為創作《青松嶺的好日子》,孫德民與創作團隊歷時3個多月,深入到塞北11個縣市的鄉村,走訪座談了50名駐村扶貧幹部和大學生村官,從中汲取了大量的創作素材。與以往同類作品一樣,《青松嶺的好日子》體現了劇作家對生活的把握和駕馭語言的功力。這些來自於生活又經過提煉的語言,包括一些諺語和俏皮話,貫穿整部戲劇,機智、生動、形象、質樸,既活躍了氣氛又塑造了人物。

   “自個兒的家鄉,抓起灰來比土熱”“你往大夥兒嘴上抹蜜,誰也不會咬你的手指頭”“只有人能翻過的山,沒有山會擋住的人,挺直脊梁朝前走,跨溝越坎渡難關”……劇中,類似這樣來自田間地頭的“金句”比比皆是,不僅讓人會心一笑,更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和思考。

   除了臺詞接地氣,《青松嶺的好日子》在場景佈置上亦遵循現實主義的美學原則,採用局部寫實的處理方法,結合多媒體投影和燈光,創造總體寫意、局部寫實的布景。整部劇的舞美設計力求還原生活真實,有鄉村生活質感和泥土氣息。

   “不走前人路,綠水青山長。要問青松嶺哪去,新時代的大道奔前方……”《青松嶺的好日子》以紮實的故事、鮮活的人物、帶有“泥土味”的語言,聚焦生動感人的新舊觀念之變、綠水青山的致富之路、充滿希望的鄉村振興,展現了新時代鄉村的新風尚、新變化。(記者 鄭娜)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