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潮涌立橋頭》匠心篇:無楹自奪天工巧

2019-12-05 15:42:00來源:你好台灣網

  19919月的一天,河北省趙縣街頭,出現了幾個外國人。那個年代,外國人的出現仍會引出當地人的好奇:他們來這裡做什麼?

  答案很快揭曉了。原來他們來自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正為選定國際歷史土木工程里程碑級別的偉大建築,而在全世界尋訪調查。而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來最終核定,中國唯一入選的建築奇跡,一座仍矗立在趙縣的古代石橋。

  自然,它就是趙州橋,一座我們從小學的課本裏就早早記住的橋。

  小學語文課文《趙州橋》裏這樣寫道:古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叫安濟橋,又叫趙州橋。我們還記住了,這座古橋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的,它是世界上最古老、跨度最寬的單孔石拱橋。選入大陸小學課文的《趙州橋》,就這樣讓趙州橋成為了一代代中國人記憶深處的一座橋。這篇關於趙州橋的名文,作者是兩院院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然而更早意識到趙州橋在建築史上重大價值的,卻是我國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古代建築史研究名家——梁思成先生。

  梁思成書中的話:我以為它只是又一座在中國俯拾即是的普通拱橋,但是它的單拱跨度將近120英尺,兩端各有兩個比較小的空撞券。面對此橋,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梁思成回國後的十五年裏,他考察了全國190個縣的2738處古建築,趙州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在此基礎上,他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和《中國雕塑史》兩部影響深遠的書稿,而作為中國古代巧奪天工的建築傑作,趙州橋自然都被收入了書中。

  清華大學建築系徐衛國教授:“趙州橋它是單拱橋,受力部分分成了八道拱,每一道拱又有一塊一塊的石頭塊,砌築而成。它是為了解決河水衝過來的時候,如果比如有一到兩到拱被衝垮了,那麼它還有四道五道六道七道還沒垮,這個橋不會倒,還可以走人。它已經屹立在那兒已經有1300多年的時間,是因為它結構的合理性。”

    經歷了無數水災、地震和戰亂的這座千年古橋,在1991年的秋天再一次經受住了更嚴苛的檢驗,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考察結論,讓趙州橋從此和埃及金字塔、英國倫敦塔橋、法國埃菲爾鐵塔比肩,被評為世界第12處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

  無楹自奪天工巧,隋代大匠登峰造極的造橋技藝,讓世界頂禮膜拜。而千百年之後,橫截春流架斷虹,一座出現在南京江面上的跨江大橋,同樣令世人嘖嘖稱奇。

  南京人唐亞萬:“那個時候是也就是30多歲,不是所有南京人,全國人都去看,這個橋是壯觀,然後從橋面往下看是船一點點。離水60多米的,你説這個多高!去看看南京長江大橋呢,也是有一個意義,因為它是創造了中國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

    1957年, 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交通更要先行。在南京建設一座跨江大橋,於是被提上日程。然而就在此時,中蘇關係破裂,沒有了蘇聯鋼材,沒有了蘇聯專家,面對水深流急天塹般的滾滾長江,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突然變得困難重重。

   唐亞萬繼續説:“它造的江底水文很複雜,有暗流暗涌的,所以它打樁打下去的話,很難打。過去沒有現代化的東西,都是人工的去把它改為現代化,以前是要下去挖的。你説人力投入多大。”

  19649月,大橋工程遭遇建設中的最大危機,大橋面臨著沉井傾覆、橋址報廢的巨大危險。建橋工人在洪水中冒著生命危險,連續搶險近兩個月,最終才使大橋轉危為安。

  鋼花飛濺,汗水飛濺,眾志成城建大橋的場景,仿佛就在昨天。那是一個屬於奮鬥者的時代,整整十年,在湍急的長江上,一座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跨江鋼橋,再一次讓世界刮目相看。而科技的自強與自立,應該是當年奮鬥者們最自豪的回憶。

  一塊石磚裏,有匠人的巧思;一段鋼鐵中,有崛起的信念。而當石橋成為古跡,當新橋成為舊橋,當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鐵列車需要從一座座橋樑上飛馳而過時,當代中國的建橋者們又開始了新的跨越。而這次,他們希望手中建成的一座座新橋,能承載更多科技興國的時代榮光。

  清華大學建築系徐衛國教授:“這個橋是用我們自己研發的機械臂系統,進行了3D打印的這種方式建造。機器臂它是有一個盤鍵盤,那麼你只要就是操作鍵盤,發出指令,整個的程序打印的過程都是全自動化的。”

    由清華大學建築系徐衛國教授團隊在上海建造的這座3D打印橋 橋,橋長26.3米、寬3.6米,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橋。

    清華大學建築系徐衛國教授:“第一優點就是快效率高,打印的時間會比實際就是傳統的方式,建橋的時間大大的縮短。第二個好處就是它節省了人工。第三個好處,因為我們打印的材料是混凝土,實際上是纖維混凝土,傳統的需要制模板,我們不需要制模板。第四個好處就是造價大大的降低。”

  最新的材料,炫目的科技,讓3D打印橋充滿科技感,但探索未來的同時,徐衛國團隊並沒有忘記傳承過去。

    清華大學建築系徐衛國教授:“實際上,我們是參照了中國最古老的單拱橋,趙州橋的結構方式。單拱結構它的受力的特點主要是軸向的受壓,所以是充分發揮了混凝土這種受力的優勢。目前用3D打印的方式來打印混凝土,建造橋梁或者建造房屋,在這一方面我們是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承載千年曆史的趙州古橋,在神奇科技加持下,穿越般與我們的時代合體,傳承與創新,聯結與跨越,中國的橋的科技發展理念,又何嘗不是時代中國的寫照。

  我們不乏巧匠,我們更需要大匠。有了他們,建一座橋,可以存留千年曆史的足跡,建一座橋,可以見證一個時代的精神。而如今,一座座騰飛而起的中國橋,也無一不是建設者們用自己的巧思與技藝,在為騰飛而起的中國,築造著光榮與夢想。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