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邁進高密度發射時代

2020-09-29 09:59:00來源:解放軍報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這5年,在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上,中國航天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尤其是2018年、2019年兩年,我國火箭發射共達到創紀錄的73次,成為全球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

  這是一張中國航天高密度發射的數據表——

  2016年,世界航天發射85次,中國發射22次;2017年,世界航天發射91次,中國發射18次;2018年,世界航天發射114次,中國發射39次;2019年,世界航天發射103次,中國發射34次。從串聯到捆綁,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到發射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中國航天具備了發射低、中、高不同軌道及不同類型載荷的能力。

  這是一份中國航天發射成功率高的成績單——

  截至目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完成348次發射任務,第一個100次發射用時37年,第二個100次用時7年6個月,第三個100次僅用時4年3個月,成功率超過96%。從一年一次,到每年幾次、十幾次、幾十次……在高密度發射的態勢下,中國航天人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這是一條長征火箭成功飛天的時間軸——

  2016年6月,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首戰告捷;

  2016年9月,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托舉天宮二號順利升空,浩瀚太空迎來新的“中國家”;

  2016年11月,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我國運載火箭實現升級換代,運載能力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2017年11月以來,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創造了僅用兩年半時間發射18箭30星的高密度組網紀錄;

  2018年12月,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2019年6月,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由於技術難度高,世界上僅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這一技術;

  ……

  突破!一系列的重大突破,讓中國航天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創新!一連串前所未有的實踐,讓“自主創新”成為中國航天的閃亮名片。

  高密度發射下如何提高成功率?事實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348次發射並非一帆風順。3年前,長征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的發射失利,一度成為航天人心中的陰霾。隨後908天裏,中國航天人在長征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的基礎上,進行了200多項技術改進、50多項應急演練。908天的臥薪嘗膽,終於迎來了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一飛沖天。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航天人沒有放緩探索的腳步。憑著前期的厚實積澱,多個重大航天工程進入收穫期——

  長征五號B首飛,拉開空間站建設序幕。作為長征五號的“孿生兄弟”——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於今年5月成功首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飛行任務正式開啟,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再譜新篇。

  北斗組網,星耀全球。今年6月23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一個多月後,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北斗開始以全新姿態閃耀世界。回首來時路,北斗衛星高密度發射的背後,是一段恢宏磅薄的“中國星座”建造史。

  天問探“火”,勇敢逐夢。今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這次逐夢,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此次發射,長征五號首次達到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無論是數量上還是分量上,都是中國的航天大年,中國航天開啟加速度,向著更加宏偉的目標發起衝鋒。

  收官之年,值得期待;400次發射,指日可待!本報記者 張 新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