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建:兩岸教育文化工作者當同心力 促進兩岸青少年交流融合

2020-05-28 09:52:00來源:你好台灣網

  你好台灣網廈門5月28日消息(記者 呂貝娜)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鄭家建在今年兩會上就促進兩岸交流,特別是兩岸青少年交流再次提出議案《應開發中華文化“精神産品” 促進兩岸青少年交流》、《在兩岸交流中,讓文化的聯結更緊更實》。在書面答覆記者採訪時,鄭家建表示,兩岸教育文化工作者應同心力促進青少年交流,開發、推廣、創新中華文化“精神産品”,增進台灣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鄭家建通過網絡接受記者採訪 圖為鄭家建提供

  鄭家建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從事教育文化交流與研究的大學教師,近年來他常赴臺參與兩岸交流,與島內師生互動良好。由此他也觀察到,一方面,台灣青少年通過到大陸各地的參訪,親身感受到大陸日新月異的變化、大陸民眾對台灣同胞的友善,增進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這是主要趨勢。另一方面,受台灣社會的文化生態、媒體生態影響,島內一些青少年受到誤導,對大陸多有誤讀,加上心智成長還未定型,極容易産生對中華文化認同上的偏離甚至反向認知。對此,兩岸有識之士應當警覺,共同及時扭轉這一趨勢,彌縫裂痕。

  針對民進黨當局上臺後開始對中小學教科書進行“去中國化"的政治操弄,鄭家建表示,“民進黨當局其政治用心極其隱蔽,也極其險惡。教科書在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情感培育、意志力鍛造、格塑型以及對民族國家文化的認知認同與信仰上,有著極其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兩岸文化教育界有識之士懷有強烈憂患,許多人自覺站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中華文化的立場上,發出正義之聲、深思之聲、遠見之聲。”

  正是基於對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高度自覺與對臺文化教育交流的使命擔當,福建師範大學從2014年開始,聯合兩岸文化教育界重要學者,開展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據鄭家建校長介紹,目前這套總字數達一千多萬字的教材已在二十多所台灣中學試用。“這套教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在選文上體現傳統賡續,共識匯聚,時代亮彩,情感浸潤;在解讀上情理交融,對篇章佈局修辭風格等講解見新意,見異彩。兩岸編寫團隊先在選文上達成共識,然後發揮各自學術專長和教學智慧,在教師手冊和教學手冊編寫上各擅勝場。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編寫團隊中有不少是來自島內中學的一線年青教師。這套教材的編寫過程,是兩岸學者共同立足深厚的中華文化,共同面向台灣學生的一次智慧之旅、友誼之旅和對中華文化的體認之旅。”

  據了解,近年來,福建師範大學與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東海大學、世新大學、東吳大學、文化大學等30多所島內高校合作,開展交換生和“閩臺3十1”人才培養計劃,成效顯著。鄭家建説,“每年有近百名台灣學生來福建師範大學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目前,福建師範大學有百餘名從台灣來任教的教師。其中有不少教師把家安在了福州。由於往返兩岸日漸便捷,台灣老師都會在每年寒暑假或節假日回到島內。他們受益於大陸的發展,也是見證大陸發展的流動的傳播者和令人信賴的宣傳者。這樣相互融合的交流很有意義。”

  作為從事教育、文化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鄭家建自覺地關心關注兩岸青少年交流,在近幾年兩會上集中提出這方面的議案、建議,希望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鄭家建表示,“我們物態化層面比如邀請參加夏令營活動,儀式化層面比如邀請參加民間民俗活動,都做得有聲有色,但成效較難持續、內化,難以在情感上激發出表達和行動的自覺。兩岸青少年心靈融合還有一段路要走,應當在促進兩岸青少年交流交往的方式途徑上創新。”

  鄭家建認為,促進兩岸青少年交流融合,僅有中華傳統文化教材、邀請學生參加交流活動還不夠,應當開發、推廣、創新一些以中華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精神産品”,增進台灣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鄭家建説,“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與脈。兩岸教育、文化工作者應當共同努力,春風化雨,浸潤發芽,在自然而然的狀態中厚植它,培育它。兩岸教育、文化工作者要別有創意、創新、創造,讓台灣青少年通過對中華文化的學習與思考,得到心靈的成長與再塑。如開發、推廣台灣青少年表達文化情感和想象力的文化刊物,台灣青少年對中華文化資源再創意的新媒介等‘精神産品’。”

  據鄭校長透露,福建師範大學在這方面也將嘗試,圍繞己有合編教材開展系列教輔材料的開發、推廣。兩岸合編教材的團隊將進一步圍繞教材出版系列的教輔,在島內出版社建立專業網站,開展線上互相交流,並就教材和教輔中的一些主題開展工作坊、師生互動性主題活動,例如“小小文學家”活動、“我在大陸的一天”演講徵文、“有朋自遠方來一一接待大陸同齡人來我家做客”策劃比賽;還將約請兩岸中小學名師改編和講授合編教材中的經典名篇,形成“線上”課程;持續舉辦面向台灣青少年的閱讀中華文化名篇的“少年文學家”徵文比賽……鄭家建表示,“我們將深挖已經編好的教材‘富礦’,開採,凝煉,使之以獨特的方式發揮作用,繼續‘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對未來閩臺教育交流合作與兩岸青少年融合,鄭家建也有所期待:“只要我們都面向未來不退守,在對中華文化的共同體認中,彼此一定都能感受這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之中,所蘊藏著的歷久彌新的生命力與感召力。在這個文化中,我們每個人緊緊相連又各有精彩。心靈融合的兩岸青少年會自覺地為兩岸交流交往再賦新能。”

編輯:陳靜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