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何以青睞“拍賣”

2020-10-14 07:52:00來源:北京青年報

  10月12日,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該獎授予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發展以及對新拍賣形式的創新。

  近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從理論回歸現實,今年也不例外。“拍賣”更加貼近生活,畢竟拍賣在市場中無處不在,所以,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關注的是微觀經濟學的實踐。且看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弗雷德里克森對兩位新科諾獎得主的評語——“今年的經濟科學獲獎者從基礎理論開始,後來將他們的成果應用於實際,並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他們的發現對社會大有裨益。”

  兩位獲獎者同為斯坦福大學教授,他們的拍賣理論還是充滿創新意味的,他們為難以用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或服務設計了合理的新拍賣形式,例如對無線電頻道的拍賣等。

  疫情肆虐讓全球經濟深陷萎縮,西方主導的傳統經濟學理論面對現實難有作為。從美國到歐洲再到日本,乃至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無非採取寬鬆到極致的貨幣政策放水。如此量化寬鬆之策,在上一波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已被證明不是良藥。

  這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尷尬。經過本次疫情襲掠,西方頂尖的經濟學家們依然不能為西方經濟體開出有效藥方。相比之下,學習西方市場經濟經驗的中國,從國際金融危機開始,已經成為全球主引擎,經濟增長也維持在中高速水平,給予全球經濟的貢獻率近乎30%。本次疫情,中國最先蒙受巨大犧牲,但最先復工復産復商復市,而且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先實現經濟復蘇的國家,也被全球機構認為是年內維持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中國沒有經濟學家獲得諾爾貝經濟學獎,經濟學理論很多也來自西方世界,但在市場經濟實踐方面,中國給出的經濟成績單卻是優秀。內中原因,值得全球深思和反思。其實,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並非不好,諾貝爾經濟學家並非水平不高,但經濟學不是書齋裏的理論,而是經世致用的實踐學問,西方在看得見的權力之手和看不見的市場之手的關繫上,更看重後者。此外,從西方濫用貨幣政策放水救經濟的情況看,西方各國不僅放任市場的自我調節,而且迷信技術主義的政策手段。在急難險重的市場情勢下,諾貝爾經濟學獎沒法給出有效藥方,也就可想而知了。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兩位研究拍賣理論的經濟學家,其實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在西方市場的困境下,頒給宏觀經濟學家似乎有砸招牌之嫌,頒給研究某一方面的微觀經濟學家,更能體現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價值。另一方面,兩位獲獎的經濟學家在拍賣理論和實踐上確有獨到創新之處。拍賣是市場中常見的交易模式,他們發明的同步多輪拍賣(SMRA),不僅為拍賣減少了不確定性,也讓雙方更加公平。而且,同步多輪拍賣(SMRA)在全球範圍內,為無線電頻道銷售帶來了超過2000億美元的收益。除了用於無線電頻道,這種拍賣模式也可用於電力和天然氣的拍賣。由此可見,兩位經濟學家的拍賣創新理論還是有相當市場價值的。

  儘管如此,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青睞“拍賣”,給人感覺像是乏人可頒的無奈。就此而言,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大佬們也應摒棄緊盯西方的偏執,眼光應當更加開闊一些。這樣,諾爾貝獎才會維持更持久的全球影響力。(張敬偉)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