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藝趨勢觀察:讓網絡電影具有大情懷

2019-12-17 09:46:00來源:人民日報

  在守正創新中朝著開拓題材、樹立精品的方向努力——

  讓網絡電影具有大情懷(網絡文藝趨勢觀察)

 

圖左起依次為網絡電影《陳翔六點半之重樓別》《我的爺爺叫建國》《毛驢上樹》《那年1987》劇照。(製圖:沈亦伶)

  核心閱讀

  網絡電影一系列名稱的轉換體現網絡電影從無到有,從初始階段到精品化、差異化、精準化的轉型軌跡,反映了網絡電影實現自我升級的內在需求,以及人民群眾高品質、多樣化、差異化的審美訴求

  網絡電影比院線電影更具便捷性和即時性,方便現代社會青年人群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線觀賞、實時交流互動,這一獨特優勢不僅使網絡電影成為院線電影的有力補充,更激活了一些非傳統觀影人群的觀影需求

  網絡電影正通過藝術再現悠久歷史、為中國人奮鬥精神立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確立自身藝術品格,參與主流文化建構

  網絡電影是網絡文藝眾多門類中異軍突起的一支,雖然誕生時間不長,卻日漸成為互聯網用戶日常精神文化食糧。

  網絡電影發軔于“微電影”。早期代表性作品《老男孩》,甫一齣現便引發廣泛關注,讓業界認識到“互聯網+電影”的巨大潛力。2014年,業界提出“網絡大電影”概念,即時長超過60分鐘,製作精良,具備完整電影結構與容量,以互聯網為首發平臺的電影。這一概念的提出,對提升網絡電影製作水準和藝術質量、規範行業秩序、制定行業標準有重要參考意義。

  經過5年迅猛發展,業內逐漸形成共識,以“網絡電影”作為互聯網發行電影的統一稱謂。至此,網絡電影的概念進一步明確。這一系列名稱的轉換體現網絡電影從無到有,從初始階段到精品化、差異化、精準化的轉型軌跡,反映了網絡電影實現自我升級的內在需求,以及人民群眾高品質、多樣化、差異化的審美訴求。

  迅速發展 滿足多樣化觀影需求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受眾群體龐大,儘管中國電影産業發展迅猛,但觀眾多樣化、差異化、高品位的觀影需求並未得到全面釋放,電影市場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依然存在。網絡電影的受眾主要是年輕人,據中國電影家協會發佈的《2018中國電影産業研究報告》,愛奇藝和騰訊兩家視頻平臺上,81%和84%的網絡電影觀眾年齡不高於30歲。網絡電影比院線電影更具便捷性和即時性,方便現代社會青年人群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線觀賞、實時交流互動,這一獨特優勢不僅使網絡電影成為院線電影的有力補充,更激活了一些非傳統觀影人群的觀影需求。

  互聯網普及之前,許多小成本電影無緣院線上映,電視臺的電影頻道是小成本電影與觀眾見面的主要渠道。“打開電視看電影”的電視觀眾與院線觀眾有不同觀影需求,這些小而精的“電視電影”滿足了廣大電視觀眾高品質、差異化的觀賞訴求。如今,這部分觀眾的觀影需求可以通過網絡電影得到更充分多樣的滿足。一些青年電影人投身電視電影製作,也為網絡電影在影片製作和人才積蓄方面積累了足夠勢能。

  網絡電影項目週期短、投資回報率高,深受市場青睞。短短5年間,網絡電影迅猛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産業鏈體系,搭建起較完備的投融資、網絡播放、青年導演培養平臺。2014年網絡電影上線450部,2015年上線680部,2016年達到近年來的峰值2463部,2017年和2018年適逢行業調整,仍分別上線1892部和1526部。數量充足的網絡電影,為觀眾提供多樣觀影選擇。過去,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並無太多交集,隨著網絡電影精品化發展,“網院同步”或“先網後院”有可能成為主流播映方式。網絡電影充分利用自身互聯網屬性與院線電影形成聯動,應是題中應有之義。

  適應網絡 新媒介審美特性越發凸顯

  電影是一門依託于工業體系的藝術,電影工業體系的製作流程、完整度和資金體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電影的製作品質。相較而言,院線電影製作資金充足、流程規範、行當齊整,這些是網絡電影所不具備的。

  網絡電影小成本、小規模的工業製作特點決定其具有以下藝術特性:一是類型和題材更加大眾化和通俗化。都市、傳奇、動作、冒險等是網絡電影較為常見的類型和題材,這些類型和題材具有短時間內抓住觀眾注意力的優勢。此外,普及度較高的傳統神話、傳説和歷史故事、典故等也是網絡電影的重要取材來源。二是後期剪輯有時重於前期拍攝。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放映屏幕大小懸殊,院線電影銀幕寬、景深大,場面調度豐富立體,尤其是數字時代,長鏡頭等高難度鏡頭更容易實現,越來越多的院線電影採用流暢的長鏡頭給人時空完整統一的酣暢淋漓之感。但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屏幕上,大景深或豐富場面調度的優勢不復存在,這就需要調用高頻次剪輯與特寫來強化故事重點,引導觀眾注意力。三是敘事節奏緊湊、情節點密集。網絡電影一般採用會員付費或單片付費觀看方式,有效觀看量(單片觀看時長超過6分鐘)是製作方和平臺的重要評估依據,有的平臺還根據播放時長和會員拉新等數據綜合評估,這就決定網絡電影要在開頭幾分鐘內牢牢抓住觀眾注意力。

  這些是網絡電影在“看”的方面與院線電影的不同,事實上,網絡電影除了可以“看”,還可以“玩”,網絡電影基於互聯網的新媒介特點越發凸顯。比如,有平臺專門制播豎屏網絡電影以適應手機觀看,這是探索電影未來形態的一次嘗試;又如互動網絡電影,國內外流媒體平臺都有嘗試,這類電影把觀看的主動權和故事的選擇權交給觀眾,讓觀眾以交互的方式觀影,其互動性堪比網絡遊戲,“看電影”變成了“玩電影”。

  回歸現實 助推視聽藝術開闢新境界

  網絡電影起步階段的2014至2017年,題材跟風、內容粗糙現象明顯,原創能力不足。2018年以來,出現一批回歸現實、貼近生活的作品。網絡電影正通過藝術再現悠久歷史、為中國人奮鬥精神立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確立自身藝術品格,參與主流文化建構。

  這些作品選材多樣,《毛驢上樹》取材自真實事件,講述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大地震》根據唐山大地震中真實事件改編,講述唐山某煤礦工人被困後,冷靜科學互助自救,最後成功脫險的故事;《火線任務》刻畫消防員群像,表現一群可歌可泣、捨己救人的消防英雄的成長史;《我的喜馬拉雅》歌頌兩代邊疆守護者甘於奉獻、守土愛國的堅韌精神;《那年1987》再現改革開放初期普通人創業史。

  此外,越來越多的網絡電影朝著開拓題材、樹立精品的方向努力。如《海帶》《孤島終結》試水科幻類型,《霍元甲之精武天下》以功夫片講述家國情懷,《陳翔六點半之重樓別》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産滇劇傳承。

  伴隨政策引導、平臺助推和越來越多觀眾認可,網絡電影日漸繁榮,與院線電影共同構成中國電影新的文化景觀。視頻網站3億付費會員讓網絡電影有責任和底氣探索更豐富多樣的題材和類型,優化産品結構,提高質量品位,補齊原創短板,開掘巨大潛力。網絡電影也有條件為更多青年電影從業者提供平臺和機遇,培養電影創作生力軍。期待網絡電影承擔時代責任,守正創新,滿足廣大觀眾差異化、多樣化的觀影需求,用健康積極、向善向上的優質作品構建風清氣正的網絡文化,助推中國電影藝術攀登新的高峰。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