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拼命守護的,就是這樣的武漢”

2020-09-30 08:08:00來源:中國青年報

  很多次當朋友們問起“你當初為什麼要請戰?”北京大學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90後隊員李佳辰都覺得有千言萬語又無從説起。

  時隔半年,重新回到曾經戰鬥過的武漢,看到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看到街上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她覺得自己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我們曾拼命守護的,就是這樣的武漢!”

  9月29日,“青春在戰疫中綻放”全國巡講走進武漢。李佳辰與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團隊青年突擊隊隊長肖帥、湖北順豐速運快遞小哥汪勇、貴州湄潭縣人民醫院護士杜富佳、廈門航空飛行員畢健強、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分局民警涂可靄、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雙磊一起,為大家講述在戰疫一線淬煉青春的一段段特殊記憶。

  李佳辰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在她心裏,17年前出征非典的母親,是自己的榜樣。2月9日淩晨3點,李佳辰結束了在武漢的第一個夜班,千里之外的媽媽發來信息,“媽媽在遠方陪著你,曾經那個最讓媽媽放心不下的小丫頭,真的長大了”。

  從大寒節氣出征,到立夏時分凱旋,李佳辰與隊友們在武漢堅守奮戰了72天,直到接管的病區全部“清零”。

  重回武漢,李佳辰最牽掛姜爺爺。

  姜爺爺曾是病區的重症患者,惦念著老伴兒,整天念叨著“我要回家”。老人沒帶手機,只記得家裏的座機號。李佳辰與隊員們一有空就給老人家裏撥打電話,終於有一天電話接通——原來,姜爺爺的老伴兒剛結束隔離觀察回家。隊員們飛奔著把電話遞到姜爺爺面前。重新聽到老伴兒的聲音,姜爺爺淚流滿面。經過全力救治,老人痊癒出院,與老伴兒團聚。

  “長路奉獻給遠方,玫瑰奉獻給愛情,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祖國?”這是湄潭姑娘杜富佳請纓前往武漢時,哥哥杜富國推薦她多聽的一首歌。

  在武漢,每當杜富佳推開隔離室的緩衝門,就感覺仿佛踏進了另一個世界。治療室密不通風,穿著防護服工作,不一會兒就渾身濕透、喘氣困難。但是,看到患者康復出院,把自己當作親人一樣時,杜富佳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火神山醫院,29歲的李雙磊從事的是人工心肺專業,也就是ECMO,是搶救危重病人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氣管切開、飛沫直接噴到面屏上,李雙磊只想著趕緊將病人搶救過來,工作時間最長的一次,他曾在ICU連續奮戰三天兩夜。

  火神山醫院,被稱作全國抗擊疫情的“橋頭堡”。醫院如期交付、順利投用,離不開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安裝分公司工程師肖帥與夥伴們一起付出的心血。

  作為青年突擊隊隊長之一,肖帥帶領24名90後青年工人負責風機的安裝送電。出發時走得急,肖帥只穿了雙過年的皮鞋,在工地零下3攝氏度的環境裏,鞋子很快開裂。雙腳長期浸泡在冰冷的泥水中,不時傳來鑽心刺骨的疼痛,疼痛被他比做“提神醒腦的清醒劑”,卻也導致趾甲開裂淤血至今。

  快遞小哥汪勇是一名武漢人。封城當天,看到有護士下班後著急回家坐不上車,單程得走上4小時,他坐不住了,決定去接送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上下班。第一天,擔驚受怕的汪勇腿直髮抖,可還是咬牙堅持接送了30多人。

  那天接送結束,有醫護人員堅持把新發的口罩送給他,那是防護物資最緊缺的時候。汪勇當即覺得,這是人心換人心、是“過命的情義”,自己多跑一些路,就可以多接送一些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就可以節約時間多救治一些病人。他當即覺得“這事兒值得”。

  來自湖北省內的企業職工、醫務工作者、公安幹警、少先隊員,以及部隊官兵青年代表共同聆聽宣講。宣講同時在“共青團中央”“青春湖北”“長江雲”等新媒體平臺同步直播。

  28歲的段勇威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檢驗科的一名技師。疫情期間,他先在武漢市第七醫院支援,後又請戰來到雷神山醫院,每日檢測核查核酸樣本。“7位勇士,是平凡的普通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我也更加明白了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95後王修傑今年大學畢業。2月,他通過線上直播看到青年建設者奮勇向前,10天建起兩座醫院,心裏滿是敬佩。前不久,他順利入職成為中建三局綠投公司一名新員工。“我願做一顆螺絲釘,永遠紮根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建設美麗的中國不懈奮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雷宇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