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北京自貿區:哪些區域、什麼特色、如何探索

2020-09-26 08:53:00來源:央視網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24日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總體方案提出,助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試驗區,著力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北京自貿區涵蓋哪些區域?具有什麼特色?將如何開展探索?

  區域:涵蓋三個片區

  根據總體方案,北京自貿區的實施範圍119.68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科技創新片區31.85平方公里,國際商務服務片區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5.466平方公里),高端産業片區39.49平方公里。

  據了解,科技創新片區共31.85平方公里,包括中關村科學城和北京生命科學園周邊可利用産業空間。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説:“園區內産業佈局合理,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配套設施完善。”

  國際商務服務片區共48.34平方公里,包括首都國際機場周邊可利用産業空間,北京CBD、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以及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和張家灣設計小鎮周邊可利用産業空間。閆立剛表示,這些區域均為北京市高端服務業的集聚發展區域,彼此之間的功能定位既各具特色,又可以互為補充。

  高端産業片區共39.49平方公里,包括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西側可利用産業空間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閆立剛説,重點發展國際金融、文化創意、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等産業,建設科技成果的轉換承載地、戰略性新興産業聚集區和國際高端功能機構聚集區。

  特色:與服務業擴大開放聯動發展

  近期,國務院先後批復了《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

  北京市商務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自貿試驗區和服務業擴大開放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開放模式。自貿試驗區屬於園區開放模式,自貿試驗區的創新政策都在園區內實現。而服務業擴大開放屬於産業開放模式,主要是聚焦服務業的開放發展,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不受地域限制,除特殊情況外,均適用於北京市整個行政區域範圍,適合服務業領域跨地域、融合性強的特點。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認為,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和北京自貿區的相關政策實現了錯位發展、相互補充,“國家政策的疊加將形成合力,進一步加大開放的力度、改革的力度。”

  閆立剛説,北京將充分利用好服務業擴大開放和自貿試驗區兩種開放模式,將北京自貿區作為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最重要的示範園區,加大先行先試的力度,推動儘快形成産業和園區雙輪驅動的創新格局。

  根據安排,北京將支持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政策優先在北京自貿區內先行先試。一些在北京自貿區內實施成熟的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按程序報批後,將優先在北京全市範圍內複製推廣,助力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

  北京市副市長楊晉柏介紹,優先在北京自貿區相關區域內先行先試的政策有:對在京從事集成電路等領域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符合條件的實行“報備即批准”,享受所得稅優惠等相關政策;開展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對技術轉讓所得稅實施優惠政策試點;研究實施境外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等。

  探索:加強數字經濟發展

  記者從北京市了解到,總體方案的主要工作任務和措施聚焦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等主要特徵,在推動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創新數字經濟發展環境、高質量發展優勢産業、探索京津冀協同發展新路徑、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等7大方面提出110余項開放創新政策措施,其中全國首創的政策措施30余項。

  數字經濟將作為北京自貿區的主要特徵之一。根據總體方案,在創新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方面,增強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鼓勵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探索建設國際信息産業和數字貿易港。

  目前,對於加強數字經濟發展,北京已經在不同層面的試點和規劃方案中都有涉及。

  《北京市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2年)》提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提高,打造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區和示範區。到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地區GDP比重達到55%。

  《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設立工作實施方案》規劃設計了北京大數據交易基礎設施的建設內容。

  《北京市關於打造數字貿易試驗區實施方案》提出,吸引數字領域高端産業落地,推動數字龍頭企業和優秀人才不斷匯集,將北京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先導區。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楊秀玲表示,將以自貿區的建設為新起點,大力發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的賦能作用,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擴大開放中的引領作用,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我們將在自貿區的建設過程中,著力提升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能力,提升以芯片和軟體為代表的數字化基礎産業能力,提升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化轉型服務能力,提升以軟硬體開源為代表的國際創新合作能力,大力發展新模式、新業態,不斷促進數字經濟的新增長。”楊秀玲説。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