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交出哪些“成績單”

2020-01-09 13:08:00來源:光明日報

  我國目前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在青海、吉林、海南等12個省份推進,試點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佔陸域國土面積的2.3%

  從祁連山到海南,從東北虎豹到大熊貓,覆蓋了不同自然環境、多種珍稀物種的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在青海、吉林、海南等12個省份推進,試點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佔陸域國土面積的2.3%。

  1月8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情況,目前,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成效日益顯現。

  1.自然保護區成為生態名片

  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青海省,包括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三個園區,這片12.31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713.62米的土地,擁有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獨有的大面積濕地生態系統,素有“中華水塔”之稱。

  而多年以前,“中華水塔”面臨的草場退化、水源斷流等生態危機卻是備受關注的話題。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任永祿介紹,在落實試點工作中,三江源國家公園探索構建了省州縣鄉村全覆蓋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基本解決了“九龍治水”和監管執法碎片化問題。

  為了做好全面生態保護,國家公園範圍內的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等各類保護地進行功能重組,實現了整體保護、系統修復、一體化管理。

  在試點工作的探索中,可可西裏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産地,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名片”。

  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生態保護和恢復成效日益顯現,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生態功能不斷強化,水源涵養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度提高11%以上,産草量提高30%以上。

  2.瀕危野生物種有了棲息家園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位於海南省中部山區,也是我國特有物種海南長臂猿的唯一棲息地。20世紀70年代末,海南長臂猿僅剩7-9隻個體生存在霸王嶺熱帶雨林。如何保護熱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成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的工作重點。

  “2016-2019年海南長臂猿棲息地恢復工程實施,修復2000多畝海南長臂猿棲息地,海南長臂猿種群逐步增長,目前達到4群30隻,並呈現持續擴大的良好勢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夏斐告訴記者。

  據介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將加快制定系統的海南長臂猿保護專項規劃,建設保護隊伍,改善和擴大霸王嶺長臂猿棲息地,充分利用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的優勢,吸引國內外專家團隊和科研院所參與海南長臂猿保護,大力組織實施海南長臂猿科學研究和保護項目。

  3.人與自然實現和諧共生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落地後,如何實現生態保護和生産保障的融合,如何讓生態福利真正惠民?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轉變為生態保護者。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合作社,三江源國家公園大膽嘗試將草場承包經營逐步轉向特許經營。鼓勵引導並扶持牧民從事公園生態體驗、環境教育服務以及生態保護工程勞務、生態監測等工作,使他們在參與生態保護、公園管理中獲得穩定長效收益。

  目前,園區全面實現了“一戶一崗”,共聘用1.72萬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戶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

  海南省對位於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範圍內的白沙縣道銀、坡告兩村,通過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置換、安置就業等方式,全面實施生態搬遷,同時合併為銀坡村。

  百姓搬得出、住得下,也要能致富。在政策扶持下,銀坡村成立農業合作社發展種植等産業。當地村民有自家土地收益的同時,還能得到合作社分紅,真正實現了村民安居樂業。(姚亞奇)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