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博士後研究員西進廣西尋夢

2020-01-09 08:5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這裡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夢。這裡跟我的故鄉高雄氣候一樣,人文環境差不多,生活上完全無縫接軌。我擅長的海綿城市建設研究,也可以直接移植到南寧。”廣西南寧師範大學台籍教授梁洲輔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生於1977年的梁洲輔,在企業裏幹了20多年,2009年開始進入台灣屏東科技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他擁有土木工程及環境工程專業雙碩士學位,土木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13年至2014年,在台灣屏東科技大學擔任土木工程博士後研究員。

  5年前,梁洲輔的人生迎來轉折,他在透水混凝土領域的研究成果,引起福建省有關部門的注意,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在福建一所高校任教。從此開始了在大陸的尋夢歲月。

  談及選擇來南寧就業的原因,梁洲輔表示,南寧是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來到南寧可以發揮自己在土木工程(海綿城市)與水土保持工程、防災工程領域的專業優勢,在廣西海綿城市建設中大展身手。

  在大陸生活5年,梁洲輔見證了大陸的飛速發展和惠及台胞措施的不斷出臺。“國家推出‘26條措施’讓我可以把在台灣取得的科研成果,直接拿到南寧來應用。科研成果無縫接軌。”梁洲輔説。在南寧師範大學的幫助下,他申報了廣西科技廳“港澳臺英才聚桂計劃”,有望參與南寧海綿城市的項目建設。梁洲輔是個“發明控”,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裏,研發成功具有中國(台灣)知識産權的發明專利8項,新式樣發明專利2項,新型發明專利14項,並已獲得廣泛應用。

  “‘26條措施’出臺後,我們在微信群裏討論,大家都很興奮。”梁洲輔説,特別是規定“在大陸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台灣同胞,符合條件的可同等參加相應系列、級別職稱評審,其在台灣地區參與的項目、取得的成果等同視為專業工作業績,在台灣地區從事技術工作的年限同等視為專業技術工作年限”,讓台籍教師備受鼓舞。

  “我回到台灣,很多朋友問我在大陸的生活和台灣有什麼差別。我告訴他們,最大的差別是錢包,在台灣消費用信用卡支付,而在大陸消費用支付寶、微信等方式支付。”梁洲輔説,移動支付讓他看到大陸具備了彎道超車的發展潛能。

  “台灣有台灣的好,大陸有14億人口,市場非常龐大,發展前景無可限量。”梁洲輔説,“26條措施”給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創業就業提供了更多機會,希望台灣年輕人可到大陸試一試。

  廣西台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廣西目前已引進100多名台籍博士到高校任教。廣西台辦主任李東興表示,廣西正全面推動各項惠及台胞政策落實,努力協調解決落實中出現的新情況、新需求,為台灣高層次人才到廣西工作拓渠道、建機制、搭平臺、謀福祉,幫助台籍教師儘快融入當地社會,發揮所長,實現抱負。

編輯:陳靜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