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數據到底如何統計?這些知識點要了解

2021-05-14 10:04:00來源:人民網

  近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佈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有網友發現,此次公佈的普查數據與非普查年度公佈數據反映趨勢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因此對個別數據提出一些疑問。

  對此,國家統計局針對以上問題以及人口統計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人口數據如何統計和公佈?

  目前,我國人口統計調查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是全國人口普查,每十年開展一次,在尾數逢“0”年份進行,普查數據在《中國人口普查資料》上發佈。

  二是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在尾數逢“5”的年份進行,調查數據在《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上發佈。

  三是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量約佔總人口的1,除普查年份和1%人口調查抽樣年份外,每年進行一次,調查數據在《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上發佈。

  上述三類人口數據的主要統計指標均會在國家統計局數據庫中的年度數據中公佈。

  為何普查數據與非普查年度公佈數據反映趨勢不一致?

  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數是根據當年抽樣調查數據推算的,由於部分年份抽樣調查存在漏登率造成推算的人口總體會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偏差會不斷累積。

  開展10年一次人口普查,可以全面查清我國人口的數量、結構、分佈等方面情況,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過去10年我國人口發展情況,為更好地研究人口問題、制定人口相關政策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數據資料。

  那怎麼處理這種不一致的情況呢?按照國際慣例和通常做法,普查結束後一般會依據普查結果對兩次普查之間公佈的年度數據進行修訂,以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映人口發展軌跡。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及剛剛結束不久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也都根據普查數據對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相關數據在修訂完成後擇期予以發佈。

  人口統計是按照戶籍統計還是按居住地統計?

  目前我國人口普查和人口調查均按常住人口進行統計和匯總。判斷常住人口的時間標準為半年,空間標準為鄉、鎮、街道。

  常住人口是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評估國民經濟生産能力、評價居民福利水平等的重要基礎數據,適用範圍廣泛,如財政支出、城市建設、住宅建設、公共設施的配置、教育投資、醫療投資和公用事業投資等都需要根據常住人口的規模進行規劃。

  戶籍人口指不管是否外出和外出時間長短,只要在某地公安戶籍管理部門登記了常住戶口,則為該地區的戶籍人口。戶籍人口數據由公安部門統計,長期以來,我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戶籍統計和管理制度,在社會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流動人口數據是如何統計的?

  流動人口是指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及以上的人戶分離(扣除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用於判斷和反映流動人口的調查指標包括:戶口登記地、調查時點居住地、離開戶口登記地時間和離開戶口登記地原因等。國家統計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制定人口統計調查制度,定期開展人口統計調查,發佈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城鄉人口、流動人口等主要人口統計數據。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