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平視世界”的中國發生了哪些“質變”

2021-03-14 13:48:00來源:央視網
   “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麼‘土’了……”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引起廣泛共鳴。“平視世界”短短四個字,卻彰顯出今日中國的自信與從容。

  回望中國歷史,“俯視”和“仰視”的國際觀曾佔據主流。自漢唐後,由於中國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一度領先世界,“天朝大國,四方來朝”既映射著歷代王朝居高臨下的心態,也流露出封建帝王“中國中心論”的自滿自大;工業革命後,西方世界逐漸崛起並對外擴張,用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力量對比之懸殊,徹底擊碎了“天朝上國”的幻夢。從此,中國開始了追趕的腳步,這個時期的世界觀也由“俯視”變為“仰視”;直至改革開放,中國在短短幾十年裏實現了發展上的騰飛,同時也找回了失去的尊嚴,也擁有了更加理性客觀看待世界的視角。

  如今,中國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這背後蘊含著兩大“質變”。

  其一,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之治舉世矚目。對中國來説,本世紀是伴隨著一個帶有轉折意義的變化開啟的——中國正式加入WTO,它代表著中國回歸國際社會,與國際接軌。此後,“中國之變”接連上演。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這不僅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發展建設成就,也向世界表明了新型大國的價值觀。同年,世界發生了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國政府立即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推出高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綜合計劃,不僅保持了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而且成為支持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在10年之前,日本的GDP還是中國的4倍多。今天,中國經濟總量已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中國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高精尖科技逐漸嶄露頭角,中國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逆襲。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中國憑藉制度優勢成為了全球最先遏制住疫情的國家之一,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其二,中國心態更加成熟,對外交往更加自信穩健、奮發有為。一方面,中國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既不對小國頤指氣使,也不與大國抱團結盟;另一方面,中國以更客觀、理性、務實的姿態應對西方國家,對於善意的批評和有益的建議,中國虛心聽取、相向而行;對於無端抹黑和惡意攻擊,中國據理力爭,堅決回擊;面對危害世界的強權霸淩,中國則會伸張正義,主持公道。世界雖然風雲變幻,中國卻不再有恐懼或焦慮,也難覓崇拜或仇恨,而是堅定地走在和平發展、獨立自主的道路上。

  為了應對好百年變局,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從全球視角思考責任擔當,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等新思想新倡議,倡導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親誠惠容理念。通過積極參與、引領全球和區域治理,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注入中國力量,讓中國外交具有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既有腳踏實地的苦幹精神,又有敢為人先的創新氣魄——這是今日國人的生動寫照。億萬中華兒女揮別心理落差,昂首闊步砥礪前行,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中國“平視”世界有了充足的底氣。

  歷史經驗表明,俯視他國的國際觀,很可能帶來文明衝突和對抗,甚至讓人類捲入災難;仰視他國的國際觀,則可能矮化自我,迷失自身的文化價值,從而使人類文明無法呈現“百花齊放”的崢嶸圖景。中國“平視”世界的國際觀,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價值取向,不僅為各國如何相處提供了指引和參考,也為人類共同繁榮提供了生動實踐。(責任編輯:唐華 蔡曉娟)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