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自奉賢代表團的莊木弟,我講五個建議。”“我是來自松江代表團的程向民,我也作個發言。”
今年上海兩會上,一個專題審議會現場,上海市奉賢區委書記莊木弟和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爭相發言。是什麼主題讓兩位書記搶起了話筒?答案是:新城建設。
是“城市”不是“城區”:一字之變,定位大不同
面向“十四五”,加快形成“中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的空間新格局——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的這一表述,令人眼前一亮。其中,“新城發力”的提法,尤為令人關注。
在日益擁擠的中心城區之外,選擇郊區開發新城,很多大城市都幹過,上海也不例外。但過去的新城,更多承擔為中心城區疏散人口等功能,獨立性不足,附屬性質較為明顯。“也就是説,存在大城市、小郊區的現象。這個小,不是指空間,而是指地位、作用。”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長王振直言不諱。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打造成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制定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的實施意見和行動方案。獨立、綜合性、節點城市,都意味著上海將要建設的新城,不再是過去的衛星城或郊區新城。
細品這些關鍵詞,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池洪的看法是,從新的城區到新的城市,一字之變,五個新城的定位明顯提升、內涵大大擴展。“新城不是睡城、臥城,更不是房地産增長的依賴空間,而是上海最具區位優勢和發展後勁的區域之一。”王振説。
可以想見,未來上海的發展,是中心城區和五大新城共譜一首協奏曲。就像莊木弟比喻的,動車為什麼跑得快?因為動車每節車廂都有獨立的動力系統,不全靠火車頭帶動。五大新城建設,會促進上海發展動能的轉變,實現“從火車到動車”的提升。
謀定而快動。上海市副市長湯志平透露,上海已經成立了新城規劃建設推進協調領導小組。在頂層設計上,研究出臺1個實施意見、6個專項規劃、5個行動方案,堅持高起點、高站位,推動新城建設儘快出形象、出功能。
産業紮下根,人口導進來,公共服務強起來
怎麼把新城建設成為“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對於上海和全國而言,這都是一個需要持續探索的新課題。
——讓産業紮下根。在兩會現場,討論新城建設,産城融合是一個高頻詞。
王振認為,産業強城是五大新城建設的基本導向。要拿出更多土地空間聚焦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相應的生産性服務業,把新城建設成為世界級産業集群的核心承載區。
從現實情況看,五大新城的産業集聚已具備相當的基礎:嘉定的智慧汽車、青浦的華為研發中心、松江的G60科創走廊、奉賢的東方美谷、南匯的集成電路和人工智慧。未來的目標是,把每個新城單獨拿出來,都是“能打”的選手。
“如果每個新城都有一到兩個特色産業,集聚數十萬研發人員、高端製造人員,他們工作在新城、生活在新城,高水平的産城融合就會呈現,新城也將真正成為上海的增長極。”池洪説。
——把人口導進來。新城建得好不好,人氣是一個風向標。現階段,上海的五大新城常住人口規模在30萬到75萬之間,而要發揮綜合性節點功能,遠景目標要達到100萬左右。
人口導入,除了紮實的産業基礎、完善的公共服務,還需要相應的政策支持。不少代表委員建議,在上海的五大新城實施差異化的落戶政策。比如,對在五大新城工作一定年限並承諾落戶後繼續工作的人才,可以參考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特殊政策,縮短“居轉戶”年限至5年,為新城建設落實人才保障。
——公共服務強起來。波光粼粼的遠香湖、網紅打卡地保利大劇院和“最美圖書館”嘉定圖書館——在嘉定新城,最讓居民自豪的,是這個公共服務“三件套”。優質的公共資源、公共服務,正是吸引人才的關鍵。
從交通到住房,從醫療到教育,新城要獨立,公共服務必須強起來。住在這裡的人,不用碰到大事就往中心城區跑,家門口就能解決。
“每個新城至少擁有一所三甲醫院”“修一條軌交環線,把五大新城連起來”“在新城內部開通更多中運量公交,打通內部大循環”……圍繞完善公共服務,代表委員紛紛支招,前景可期。
外環外的上海,一個面向長三角的大上海
“大上海”之大,體現在哪?城市格局是重要的因素。建設五大新城,相當於重塑了上海的空間格局,進一步打開了上海的想象空間。
攤開上海地圖,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等五大新城宛如一串珍珠,環繞在上海中心城區周邊。對上海而言,外環線以外的五大新城是郊區。而如果將視線投向整個長三角,人們會發現,五大新城是紐帶,是戰略支點,是上海融入服務長三角的前沿陣地。
五大新城的建設,使得上海從單中心走向多中心,進一步提升了上海大都市圈的內涵,增強了上海對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輻射力。池洪認為,面向未來、面向長三角進行謀篇佈局,這是上海建設五大新城的深意。
湯志平表示,五大新城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除了考慮新城內部、新城之間,還要謀劃新城和長三角主要城市的快速連接。事實上,就在2020年,連接上海市、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湖州市的滬蘇湖鐵路已經啟動,松江是這條線路上的重要樞紐。“十四五”期間,上海還將推動滬乍杭等高鐵的開工。以新城為節點,通過高鐵、市域鐵路和地鐵構成的立體化交通體系,上海和長三角的聯絡會變得更頻繁、更緊密。
新城,新空間,新未來。外地人來到上海,會驚嘆于外灘、陸家嘴和北外灘組成的“金三角”,以及中心城區的流光溢彩。隨著五大新城的建設,人們會發現,外環外的上海,同樣精彩。(記者 何欣榮 吳霞 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