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怎麼評?“懂行”的社會組織説了算!

2020-09-14 11:58:00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外行評價內行、人才評價方式單一、行政色彩濃厚……長期以來,不完善的職稱評價機制不利於人才的培養發展,被廣為詬病。為此,深圳依託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影響力大的社會組織承接職稱評審,將人才評價權限交給市場,有效激勵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發展。

  “社會組織不得設立與職稱評審相關的收費項目”“對開展職稱評審的社會組織實行動態管理,一年考核一次”……近期,深圳市人社局出臺社會組織開展職稱評審工作的管理辦法,對社會組織承接職稱評審作出詳細規定。

  記者了解到,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將政府部門承擔職稱評定的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真正實現“職稱怎麼評,市場和行業説了算”。2019年度,該市共有38家社會組織承接了303個專業的職稱評審工作,近1.4萬人參加社會化職稱評審。

  “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後,一方面,行業協會服務心態更強了。另一方面,政府轉變為‘裁判員’,相當於給協會戴上‘緊箍咒’,讓職稱評審越做越專業越細化,促進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深圳市綠色建築協會秘書長王向昱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在職稱評審權限下放之初,社會上對行業協會承接職稱評審爭議很大,行業主管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和行業協會心存顧慮:一行多會的情況下,由哪個行業協會承接?政府要簡政放權,市場接得住嗎?

  即使是立於改革潮頭的深圳,這條路也趟了10多年,2002年試水,2014年實現社會化職稱評審全部由行業協會承接。

  2013年5月,深圳啟動職稱評定職能向行業組織轉移改革試點。“第一個吃螃蟹”的是深圳市裝飾行業協會。“政府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時,選擇行業協會的要求很高。”該協會副秘書長鄭鑫介紹,深圳裝飾行業發展較早、整體水平較高,目前業內中國百強企業有67家在深圳,全國十強中深圳佔7席。多年來,協會一直在業內擁有話語權。

  記者了解到,該協會自2002年開始承接行業內初級和中級職稱評審,後來又逐步承接高級職稱,目前承擔了6個專業的職稱評審。

  此次職稱制度改革大潮中,深圳市綠色建築協會可謂是一匹“黑馬”。2014年,該協會提交了一份關於創立綠色建築工程師職稱評審的建議。

  “當時,很多用人單位因留不住人才,深感綠色建築工作難以為繼。”王向昱説,不少從傳統建築轉到綠色建築的工程師因無相關職稱可申報,現有業績又無法評其他職稱,導致職業通道受限,紛紛想轉行。

  建議提交後,得到深圳市人社局的重視和支持,于當年8月在建築工程大類增設綠色建築專業,並確立由深圳市綠色建築協會承接職稱評審工作。目前,綠色建築專業職稱申報人數從最初不足20人發展到150人。該協會還組建了一支強有力的專家隊伍,為人才評價提供重要保障。

  評不好隨時離場

  近年來,深圳市裝飾行業職稱申報人數不斷增加,從2015年的298人增至去年的1979人。推行無紙化辦公之前,每年職稱評審時,該協會辦公室裏的資料堆積如山,運送資料到評審現場,更是需要租用貨車。

  在深圳,職稱評審費用由政府統一收取,不允許社會組織額外收費。職稱評審工作量大、專業性強、要求高,行業協會為何接下這個“苦差事”?

  “是‘苦差事’,更是信任和榮譽。”王向昱説道,綠色建築工程師職稱從無到有,結束了從業人員沒有職稱可評的尷尬境地,行業企業乃至工程師個人都很珍惜職稱評審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多年來,協會不計代價將職稱評定做得更好。以評審專家為例,該協會從首次評審就堅持邀請業內頂尖專家擔任評委,保證公平公正。

  人才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在王向昱看來,承接職稱評審、服務好專業技術人員很有意義。2014年首次開展職稱評審時,申報人數雖不足20人,但專家及協會認為更應嚴格把關、堅持標準,最終評審結果得到申報人及專業人士的一致認可。對協會而言,這也是一次發展機遇。

  對此,鄭鑫也有同感。她認為,開展職稱評審是對行業人才培養正向激勵的通道。借助評審工作,協會能幫助業內人才取得應有的發展和榮譽,最終受益的是職工、企業。

  在近期一次行業會議上,鄭鑫發現在場的百餘位專家中,有近四分之一是過去10多年來通過協會評選成長起來的,這讓她倍感驕傲。

  簡政放權並非一放了之。深圳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政府雖退出了“運動員”隊伍,仍在當好“教練”“裁判”。對社會組織而言,職稱評審權限並非“鐵飯碗”,做不好隨時會離場。

  放是為了更好的管。有了管理與監督,行業協會的服務工作也更細了。“每年評審結束後,協會都會優化完善評審組織工作、評審辦法等。”王向昱説。

  職稱的市場認可度更高

  職稱評審事關專業技術人才的收入和發展。“話語權”交給市場後,職稱的含金量是否會受到影響?記者採訪發現,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含金量不降反升。

  “承接職稱評審的社會組織關注的不僅是評選,更要思考後續如何發揮這些人才的作用。”王向昱介紹,評審過程中,協會發現房地産單位對職稱評審積極性不高,原因是職稱與工資、職業發展不挂鉤。對此,協會將綠色建築工程師職稱人數列入單位參評一些榮譽的考核內容,讓沉寂的職稱“活起來”。

  深圳市裝飾行業協會關於“給予正高級職稱每人3萬元獎勵”的提議,被廣泛應用於其他行業及從業人員。同時引導企業設置激勵措施,目前已有部分企業設立職稱補貼,其中中級職稱每月補貼500元,高級職稱每月補貼800元,併為優秀人才搭建才華展示舞臺,讓正高級職稱人才參與技術研究課題。

  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後,深圳鼓勵社會組織了解企業和人才的實際需求,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適時為新興行業和新職業設置職稱。

  “專業技術人員分佈在不同行業和崗位,讓社會組織承接職稱評審,有利於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各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深圳市人才專家聯合會秘書長郭清藍介紹,社會組織能根據行業特點,科學合理地制定切合行業實際的評價方案,形成了針對性強的行業人才評審標準。

  從事生命制藥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張先生對此也有同感。他認為,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後,專業細分度更高,更接“地氣”,更符合人才實際發展需要。

  劉友婷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