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瀾滄江源牧民在保護中見證生態紅利

2020-03-03 14:2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時下在瀾滄江源,世居這裡的牧民已在保護中見證生態紅利。

  “在我20多歲的時候,我們這裡還流行用野生動物的皮毛做藏袍(鑲邊),(漸漸地)很少能看到野生動物。”尕扎説,“這些年,我們村的周圍野生動物越來越多、雪豹、棕熊來‘串門’也是經常的事,雖然家裏的牲畜會(有一定)損失,但有保險,我們也不會傷害它們。”

 

  尕扎的家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年都村,今年47歲,這裡是國際河流瀾滄江發源地,2015年尕扎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裏的生態管護員。

  尕扎説,他現在每個月能拿到1800元(人民幣,下同)的工資,除放牧外,巡山監測、撿拾垃圾是他最主要的日常工作。

  “一年下來,家裏的總收入能有8萬多元,除了挖冬蟲夏草掙的(錢),工資和各種保護補助是最多的收入。”尕扎説,“保護自己的‘家’,還能拿到工資,現在還兼職做嚮導。”

  尕扎所在的年都村坐落在瀾滄江源昂賽大峽谷內,這裡有高寒針葉林、高寒草甸及高山裸岩等,是包括雪豹、金錢豹、水獺等在內野生動物重要繁殖棲息地。

  過去幾年間這裡曾舉辦多屆國際自然觀察節,吸引各國自然觀察愛好者至此,並在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首個獲得自然體驗特許經營權。

  “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的牧民,最了解他們周邊的山川、河流、野生動物。”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説,探索自然資源變為自然資本,核心內容是在生態保護中平衡生産生活收益,在保護中尋求新的發展之路。

  雪豹、兔猻、猞猁、白唇鹿、馬麝……尕扎説,他現在可以用普通話叫出這些動物的名字,在為自然觀察愛好者提供嚮導服務時,也在學習野生動物的英語叫法,“今年要把家裏的五菱宏光換成越野車。”

  年都村黨支部書記羅軍介紹,由牧民為經營主體的合作社通過為自然觀察愛好者提供嚮導、食宿等服務,目前已接待來自全球98個國家和地區302人次的自然體驗團,直接經濟收益超過100萬元。

  “野生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喝著同樣的水,讓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是我的心願。”尕扎是,“保護雖然是近些年的‘新鮮’詞,但卻是藏族的傳統,因為眾生平等。”

  另據《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9)》顯示,目前三江源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率、産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13%;17211名牧民轉變為生態管護員,人均年增收2.16萬元。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