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之下”,中國按下疾控體系現代化“推進鍵”

2020-02-13 14:2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要把全國疾控體系建設作為一項根本性建設來抓,加強各級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設,推進疾控體系現代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日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

  2月10日下午,習近平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習近平首先來到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里社區,了解基層一線疫情群防群控、居民生活必需品保障供應等情況,看望慰問社區居民和工作人員。(文字/張曉松 圖片/鞠鵬 龐興雷 來源: 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

  在受訪學者看來,習近平所強調的這句話,放在當前舉國戰“疫”的背景下,至少釋放三重深意。

  其一,已為中國下一階段疾控體系建設劃定方向。

  清華大學教授薛瀾認為,“要把全國疾控體系建設作為一項根本性建設來抓”,這句話的核心在於“根本性”。自2003年非典之後,國家在疾控體系建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只加強投入還遠遠不夠,關鍵要理順體制機制問題。從近些年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來看,真正建立一個符合疾控本身內在規律的體制,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指出,國家疾控體系建設是一個關乎民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問題。體系建設好不好,能否與時俱進,將直接構成對民眾生命和健康安全的影響。此次防控工作已證明建設疾控體系的極端重要性。

  “在領導人講話中不難發現,作為一項根本性任務,已為下一階段疾控體系建設劃定方向,特別是要結合重大事件暴露出的不足與短板,按照根本規律辦事。”戴焰軍認為,“相關部門應該能夠讀懂這層深意,儘快按下‘啟動鍵’”。

  其二、“緊急關頭”亦需于法有據。

  學者認為,“加強各級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設”,涵蓋疾控體系建設的多個層面,持續加強人才培養與科研力量提升,屬疾控體系建設的內核,而加強立法建設,則傳遞出法治可成為增強“社會免疫力”的重要保障。

資料圖:工作人員對候車大廳開展消毒工作。張亨偉 攝

  薛瀾注意到,現在公共衛生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少,而從事疾控、公共衛生的專業人員更是嚴重不足。特別是遇到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疾控部門的專業人員發揮什麼作用,如何參與決策,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作為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亦透露出疾控體系一直以來存在的權能低弱,職能上與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界限不清,以及管理、考核、評價、激勵等多方面存在不足。“疾控中心定位為政府的公共衛生專業機構,但它本身又是一個事業單位,對機構和人員評價激勵又要套用科研機構的模式去管理。這種扭曲和錯位,也導致現在這個隊伍整體素質令人擔憂,人員流失非常嚴重”。

  “立法建設則更為關鍵。”戴焰軍強調,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無論是各地發佈1級響應,亦或做出緊急狀態下的措施,都需法規制度作保障。儘快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本身契合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2月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時強調,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至關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習近平指出。

  在薛瀾看來,作為一個法治國家,無論出於何種緊急狀況,出臺何種政策,採取何種措施,都不能跳出法律的框架,更不能任性而為,現在很多地方政府採取的封路等措施就缺乏法律依據。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體現出司法進步的同時,落腳點最終要放在保障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上。

  其三,疾控體系現代化進入“必答選項”。

  外界注意到,2月3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就曾提及“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一週之後,習近平在北京調研時,又強調“這場疫情對全國各級疾控中心的應急處置能力是一次大考。這次抗擊疫情鬥爭既展示了良好精神狀態和顯著制度優勢,也暴露出許多不足。”

  專家認為,“大考”之下,暴露出不足的同時,亦為建設疾控體系現代化迎來契機。

  薛瀾表示,就推進公共衛生治理現代化而言,本身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大的公共衛生概念中,疾控又是最核心的部分。現在首次提出推進疾控體系現代化,對於整個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來説,將迎來關鍵時刻,需要一鼓作氣。

  “中國人常説的‘危機’,其中包含著‘危險與機遇’兩層含義。”薛瀾稱,每次碰到突發事件,人們都會反思與總結,希望以此推動社會進步。如今,“大考之下”的中國,藉此推進疾控體系現代化和整個公共衛生體系現代化,本身極具現實意義。(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